台灣同志大遊行於10月30日圓滿落幕,但是政府長期忽視台灣同志權益卻是不爭的事實。
有感於台灣同志權益未受應有重視,10月30日由多個台灣同志團體、學生社團於台北市舉辦第8屆同志大遊行。原先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蘇貞昌也將參與聲援這場同志遊行活動,不過主辦單位擔心遊行遭到政治化,因此不歡迎蘇的參加。最後蘇貞昌識相地以「行程滿檔」為由不出席活動,讓這場遊行活動在沒有政治味中劃下完美句點。
爭取 同志要日行權
由於外界長期將同志貼上「同志等於愛滋」的錯誤標籤,1995年3月「同志工作坊」發起小型遊行抗議同志遭到污名化。這場遊行成為日後台灣同志遊行運動的濫觴。
1996年12月,「同志公民行動陣線」發動組隊參加悼念彭婉如的「女權火照夜路」遊行,遊行中有近300名同志喊出「婦女要夜行權,同志要日行權」。
2002年5月,「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性別人權協會」、「晶晶書庫」等多個同志、性別團體發起小型遊行,到國防部抗議「憲兵兵員甄選實施計畫」中排除同性戀擔任憲兵的資格。
2003年11月1日,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承辦第四屆「台北同玩節」,將同志遊行規劃為活動項目之一,號召台灣同志社群共同加入遊行行列。首屆同志遊行主題為「看見同性戀」,將近500人從二二八和平公園出發走向西門町紅樓廣場,開啟台灣同志遊行的序幕。
2003年的這場遊行由台北市政府民政局編列預算補助,不過卻遭到台北市議會內保守派的議員杯葛,遊行相關預算補助因而在2004年遭到市議會刪除。
最後,台灣的同志社群只好自發性組成「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承辦往後的同志遊行活動。
族群 平等受到尊重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指出,今年主視覺為1隻有力的手掌,5隻長短不一的手指,象徵台灣同志族群的多元性,每一種族群都應該受到尊重,在公平正義的社會裡,活出生命的自主與多元。而手掌的意象,也有「擊掌」、「投票」、「參與」、「贊同」的意義,與本屆主題內涵「Out & Vote」相互輝映。
本屆同志遊行的主題與精神包括:拒絕政客消費,同志政治力出櫃,同志不是隱形公民,拒收政治芭樂票,拒絕政治人物端出假牛肉、真消費同志族群;重視多元家庭,保障同居伴侶權益,不合時宜的民法應該修正,真正實踐多元性別教育,打造友善空間;反對歧視性政策,同志要與其他弱勢邊緣團體站在一起,抗議政府長期忽視身心障礙者、漠視跨國伴侶權益、打壓性工作者等。
政治 同志拒絕消費
針對這次同志遊行「政治勿入」的訴求,知名文化評論家,現任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陳芳明指出,縱然馬英九總統簽署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但在同志議題上卻沒有任何正面的發言。
就像中國民運人士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才宣布要在行政院成立「人權委員會」一樣,在某種意義上,只是屬於政治上的一種姿態,沒有積極想促進台灣同志人權發展。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所長陳宜倩表示:「不論藍綠陣營,對於促進同志族群權益的努力都不夠。」她以今年台北市政府下令禁止在校園成立同志社團為例,顯示政府部門不只沒有促進同志族群權益,反而還加以打壓。
因此,陳宜倩可以體諒本屆同志遊行的「政治勿入」訴求。如果真要打造人權立國的台灣,她呼籲政府就應該更加重視同志人權,而不是開空頭支票而已。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友情推薦:蓮合國
http://lotus.formosamedia.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