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來,韓元升值逾10%,同期間南韓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從5%大幅下滑至4%,火紅的程度宛如剛出爐的豆腐鍋,而其買進的力道,也巧似剛出爐的石鍋拌飯啪滋啪滋地作響。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各國央行大啖Kimchi(泡菜)的結果,讓南韓公債指數今年上漲逾9%。
根據南韓金融監管服務局(Financial Supervisory Service)最新統計,截至今年9月,全球投資人持有韓債的規模相較去年底已大增18兆韓元,增幅達32%。究竟是什麼力量驅動這股韓潮?現在還能大口吞下嗆辣的Kimchi嗎?
收益率誘人 吸引各國政府狂買韓債
而台灣的股匯市場,向來與韓國連動性高、走勢貼近,在韓國大漲之後,台灣會有怎樣的表現?又有多少上漲空間?
表面看,韓債之所以深受青睞,理由有3:首先,根據基金研究公司EPFR Global統計,今年前3季,投資人狂掃新興市場等債券基金達807億美元,是去年的6倍之多。在這股資金行情簇擁下,韓債自然水漲船高。
其次,相較美國債市各年期的低利率,韓債目前的收益率較誘人。以短期3個月的LIBOR利率(倫敦同業拆放利率)而言,美國僅有0.29%,南韓卻達2.67%;長年期的10年期公債,美國約在2.4%,南韓卻達4%。南韓與美國今年以來的利差,從資產配置角度看,韓債確實迷人。
第三, 誠如國際貨幣基金( I M F ) 總裁史特勞斯卡恩(Strauss-Kahn)近期所言,各國為求經濟復甦,相繼以貶值作為「政策武器」,這種以鄰為壑(beggar-thy-neighbor)的競貶手法,造成像中國這類被要求升值的國家,轉以大幅買進他國債券的方式,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主要持有韓債的國家中,中國今年持有韓債的規模增幅高達175%,台灣也不遑多讓,增幅竟也逾200%,在在顯示各國為減輕自身貨幣升值壓力,降低美元部位,改採一籃子貨幣的方式分散外幣組合,意圖減低美元的持有比重。
美國經濟持續低迷 導致市場資金轉向
前述3項僅是「表面」理由,真正的源頭還是要回歸美國聯準會(Fed)的貨幣政策。由於經濟表現不如預期,聯準會勢必將持續執行零利率政策,以刺激信用創造。
此外,由於聯準會原先握有的不動產抵押證券(MBS)及機構債提前清償速度加快,變相地使其資產負債表規模縮減,也讓貨幣政策大打折,因此端出第2波量化寬鬆政策(QE2)已是箭在弦上,未來美國政府應會持續購買美國公債,以維持其資產負債表在2兆3,000億美元左右的水準。
無疑地,這將使美債因升息預期大幅削弱及實行QE2而在3%以下的低檔盤旋,但長期持有不到3%的美債無疑是自掘墳墓。道理很簡單: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Bernanke)目前對經濟的悲觀展望及零利率的堅持,正為全球股市及風險性資產提供最佳的泡沫溫床,加上中國等外匯存底充沛之地區為分散外匯準備,因此資金轉往更具投資潛力的高收益及非美元的風險性資產遂為必然,南韓此番股債匯大漲即是最佳例證。
除了南韓外,台灣也是這一波資金浪潮下的熱錢標的,除台債因胃納量低,外資在台布局會以台股與短券為優先。尤其新台幣走勢幾乎「貼著韓元走」,過去20年兩國貨幣相關係數達0.7。只是,台灣在央行總裁彭淮南的鎮守下,匯率波動度明顯低於南韓,因而新台幣的漲跌幅度會較南韓小。
整體而言,在美國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利率在低檔下,不但人民幣仍長期看漲,韓元和新台幣等亞幣,會隨之再升值。同時,新興市場股票的基本面佳,韓國、台灣等新興亞股將會走揚。
不過,本波Kimchi潮似有過熱跡象,投資人應謹慎。而更值得關注的,恐怕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全球匯率擂台戰,中國願意「讓利」多少,對投資版圖影響更大。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Smart智富》11月號 第147期;訂閱Smart智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