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內涵
人類生存期間,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覺。一般人每天睡七、八個鐘頭,一年就睡了約兩千五百小時,一輩子就相當於睡了二十多年,也著實不少。觀察睡眠時的生理變化,發現睡眠並不是一種全然相同的安靜休息狀態。
分析睡眠時的腦波圖、肌電圖和眼動圖,基本上可以分成兩種類型的睡眠。
第一種類型,眼球會快速轉動,也會作夢,稱之為「速眼動睡眠(REM睡眠)」,這種睡眠結構約佔睡眠時間的15-20%,和大腦的學習記憶功能有關。
第二種類型是眼球不會快速轉動的「非速眼動睡眠(NREM睡眠)」,約佔睡眠時間的75-80%,和體內的新陳代謝修復功能有關。
非速眼動睡眠(NREM睡眠)又可以依據腦波圖的變化,再細分為一、二、三期,其中一、二期是淺睡期,三期是深睡期。這些不同類別、期別的睡眠,在睡眠期間會交替出現,使我們睡眠的內涵高低起伏,呈現週期性的變化。
睡眠基本上是身體的重要恢復機制,睡眠品質如果不好,會干擾生理時鐘的運作,影響了我們白天的清醒度,甚至紊亂了內分泌、免疫機能和精神狀態的穏定。其後果輕者降低了生活品質,降低了學習與工作效率,重者則可能頻頻意外事故,影響了公共安全。
睡眠既然如此重要,睡得愈多是不是就愈好呢?一天要睡幾個鐘頭才算足夠呢?這些問題並沒有簡單的答案,主要的原因是每個人的睡眠差異性很大。有的人睡眠時間較長,要睡到九個鐘頭以上才覺得足夠,可是也有一些人,只要睡足五、六個鐘頭,就精神煥發神釆奕奕。
半個世紀以前,人類生活的步調較慢,每天睡眠時間約為八個鐘頭,大部份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過得悠閒自在。但是近半世紀來社會工商發達了,人類睡眠時間約縮短了一個鐘頭,大部份人過著晚睡早起的緊張生活,可是一般人似乎也適應得還好,沒有太大的問題。需要關切的問題是睡眠時間如果再縮短,人類是否也能繼續適應良好?這就需要再觀察研究了。
睡眠礙障的類別
睡眠障礙的內容有好幾種分類方法,細目也很多。但是從實務的觀點來看,可以依照睡眠症狀的不同,將睡眠障礙概略分為睡眠不足、失眠症、嗜睡症、睡眠週期異常和異睡症等幾個主要類別。
「睡眠時間不足」是現代人的通病,學生時期特別為甚。長期睡眠不足,到底對健康有多大的影響,以往常利用「睡眠剝奪」的模式來進行研究,發現睡眠時間不足,的確會造成清醒度不佳、研判力減退、食慾不好、體重減少、免疫力下降、情緒不穏等問題,對健康的確有不利的影響。
「失眠症」則是臨床上最常遭遇的睡眠問題,一般可區分為短期的急性失眠和長期的慢性失眠,其中慢性失眠才是大家最關心的議題。從睡眠的結構來看,慢性失眠可以概略分為入睡困難、睡眠連續性維持困難,和提早覺醒等三種不同型態的失眠。
「嗜睡症」又稱嗜眠症或多眠症,專指晚上睡眠時間並未不足,白天卻很想睡覺的毛病。不過在診斷嗜睡症之前,得先排除一些會影響清醒度的疾病,例如鎮靜安眠藥物的服用、內分泌的異常、電解質的不平衡、心肺肝腎的功能不全、神經精神疾病、睡眠週期異常等問題後,才能稱之為嗜睡症。
常見的嗜睡症包含睡眠呼吸中止症、猝睡症、週期性下肢運動症候群(又稱夜間肌肉攣縮症)和特異性嗜睡症等。
「睡眠週期異常」是睡眠礙障中最常被忽略的一種類型,患者睡眠品質的不良,主要來自睡眠週期的不規則,例如日夜輪班工作者的調適問題、國際越洋航線時差的影響、生理時鐘太長或太短所造成的適應不良等等。
另外還有一類睡眠礙障,是睡眠期中併發有異常的生理現象或行為,稱之為「異睡症」。例如睡眠中的癲癇發作、夢遊、磨牙、夜間型哮喘、速眼動睡眠期行為異常等等。
【選自《健康世界》419期 2010年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