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強迫症,是那種從哪裡進就一定要從那裡出。像我從桃園來,然後坐公車到這裡,我很緊張,想說萬一公車司機要我前門上,後門下,怎麼辦?我會被門卡住……。」三十初頭的男子,一字一句,帶點結巴地吐出另人發噱的擔憂。
有人怕被門卡住,有人擔心天會塌下來,還有人邊講話邊學狗叫。古早以前,對於這些行為違常或思想怪異的人,大家總會「肖ㄟ、神經病」一句帶過。直到科學愈發達,許多的特異行為就像一個個浮出水面的新大陸,陸續有了自己的專有名詞:自閉症、過動症、妥瑞症、恐慌症、精神分裂症、強迫症、解離性人格疾患(多重人格)……。只不過,這些發現並沒有為人類世界帶來任何喜悅,而是一個個打擊和不解: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這天,會場上來了不少人,簽名、魚貫進場,沒有明顯的特殊癥狀,讓人足以一眼辨識誰有強迫症。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類強迫症的行為或想法:一定要把東西擺放整齊、經常覺得手髒想洗手、反覆掛記著家裡的爐火到底有沒有關好、不斷懷疑自己可能是同性戀……。只是,當偶爾乍現的想法或行為反覆再三,堆纍成綁架、脅迫的力量,逼使人必須有意識地被動重複採取行動;於是,自由的身心,在恐慌、擔憂的枷鎖牢銬下,成了強迫症的奴僕。
有位爸爸說起不肯出門的兒子,「整整三年,他一直擔心出去就會感染愛滋病,怎麼勸就是不肯上學。唉~現在就只好辦休學,在家自學。」另一位媽媽跟著附和:「像我兒子也是沒辦法,明明不是被分派到的工作,可是每天就是要把班上的資源回收處理好才肯放學。萬一在路上遇到撿破爛的,就更沒完沒了,絕對主動幫到底,還要把東西送到人家家,才肯罷休。每天都這樣,回來永遠都是很晚了。」她很心疼兒子這種無法停不下來的「好心」,更擔憂著他的未來。
「強迫症其實就是腦生病了。」專事強迫症臨床研究、治療的湯華盛醫師表示。研究顯示,強迫症的罹患率為2~3%;據估計,全台灣目前約有四十~六十萬位左右的強迫症病人,是個令人驚心的數字。而且,「強迫症發病年紀多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自然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因此,湯醫師提醒,當發現孩子的行為或思想怪異時,就應該即早帶去給醫生評估、治療。
面對過許多不同症狀的病患,也看到過太多的家庭足陷泥沼,湯醫師不斷強調:「做家屬的一定要記住,這樣的行為或思想,絕對不是病患的個性使然,而是疾病造成的。」他當然明白,對病患和家屬來說,療癒的路,永遠是漫長沉重的,但只有用耐心去理解、同理和陪伴,才不會讓病人掉入更大的壓力或罪惡漩渦。
但是,對於病狀,則必須抱持「不接受」的態度,「不要去配合、認同這樣的疾病。」湯醫師舉例說明,像是對怕髒一直洗手的人,就千萬不要因為「同情」這樣的病而接受、放任洗手的行為,那只會助長沉溺。要用漸進式的方法,從一覺得髒就洗,到緩個一兩分鐘再去洗,等十分鐘、半小時以後再洗………;這便是現今臨床上常與藥物治療搭配運用的認知行為療法:「暴露不反應」。當病人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下,「冷眼旁觀」地暴露在焦慮中卻不立即採取反應,撐過一波波的焦慮高峰,往往代表著征服疾病的能量正不斷上升。
「剛剛那位先生,你早上進會場是從哪個門進來的?等一下散會,你就試著從另一邊的門出去……。被卡住?不會啦,這麼多人都在走,不會有事的。要勇敢嘗試,你要相信自己絕對做得到!」湯醫師順勢鼓勵起那位被「門」綁架的男子。
備註:「強迫症自我檢測」和家屬自助手冊,可上「生活調適愛心會」網站http://www.ilife.org.tw載取。也可以參閱相關書籍《薛西佛斯也瘋狂I、II》二書(張老師文化)。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0年11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