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建築師李重耀維修古蹟不計其數,堪稱是「國寶級建築師」,他一生熱心公益,不遺餘力,獲頒「全球公益金質榮譽勳章」,實至名歸,正是「台灣之光」。
在李重耀86年的人生生涯中,有長達60多年投注在建築領域裡,大半生潛心投入古蹟的修復工作,總統府、監察院、立法院、台北賓館、林安泰古厝、鹿港民俗文物館,都在他匠心獨具的維護下,重現光彩。李重耀是從傳統到現代的橋樑,一生見證了台灣公共建築的發展史,堪稱是位國寶級建築師。
李重耀一生獲獎無數:1969年獲中華民國第二屆優秀建築師獎、1986年獲中華民國建築師聯合會建築特別獎及獲頒台北市政府年度古蹟維護特別獎、1991年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1995年獲台灣省政府建築文化資產保存貢獻獎、1997年獲內政部「第三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公共服務獎、1999年入選跨世紀全球華人政治菁英名人錄、2005年獲內政部第七屆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學術技術貢獻獎」,今年10月23日他又獲頒「全球公益金質榮譽勳章」,他不但是國寶級的建築師,熱心公益的精神,也得到海內外高度的肯定。
日籍教師 啟蒙傳統建築
1925年5月25日李重耀出生於桃園,他在就讀開南商工期間,日籍老師新井英次郎為他開啟通往中國傳統建築之窗。新井英次郎曾到過中國學習傳統建築設計,將中國建築美學的觀念,教授學生。
畢業後,李重耀擔任台灣總督府(現總統府)建築技術員,投入建築物的重建與復原工作。1958年他成立「重耀建築師事務所」,從此走入古蹟維修的「不歸路」。
除了從事建築實務外,他也努力落實建築文化與教育的傳承,有感於建築對經濟影響很大,終戰後本省人與外省人因為語言不通,誤會頻仍,他編著中英日文對照的《建築工程術語集》,他又著有《台灣傳統建築術語辭典》等著作,是台灣本土建築國寶級的活字典。
2003年他受聘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擔任「古蹟暨歷史建築物保存修復匠師」培訓班計畫案主持人,培養出200多位專門從事古蹟暨歷史建築物修復的匠師。
不畏辛勞 致力古蹟維護
李重耀一生開創不少難得的紀錄,他是台灣第一位設計廟宇的建築師外,也是執行台灣第一個古建築遷建的建築師。
他把位於台北市四維路的林安泰古厝遷建至濱江公園,在當時是個首例,他先將古厝測畫成冊已耗時8個月,再將一磚一瓦、一木一行,施以自創的編號系統,共耗費10年才完成古厝遷建。
921大地震後,他負責霧峰林宅的修復,要在一大堆零亂不堪的積木中如拼圖般一一找到位置,實在是很艱難的工作,歷經10年才完工,林家後代非常滿意,特別北上向他致謝。
李重耀在言談中,流露出對修復古蹟的用心,他表示,國定古蹟與歷史建築修復與一般建築修復不同,修建後的樣貌、色澤、材料,要盡量恢復原貌,重建過程中,每一根柱子、每一扇門、每塊材料他都要親自看過。
他致力古蹟維護,不畏辛勞,得到從蔣介石到馬英九前後5位總統的接見與表揚,也間接喚起人們對古蹟保護的重視,對《文化資產保護法》在1982年的立法,具有催生的作用。
不拆神社 保存唐式建築
李重耀一生極力保存古蹟,從不倦怠。1972年,蔣經國執政時代,欲將桃園神社拆除改建為忠烈祠,李重耀參加競標,最終贏得標案。不過,在勘查中,李重耀發現日本神社是「仿唐式建築」,所有建造都是與中國傳統建築息息相關,拆掉了很可惜。
當記者向他恭喜時,他有感而發的說:「心情真難過,這一間拆掉就沒有了,這不是日本建築,這個是仿造唐朝建築啊!」這席真心話,形成媒體效應,神社因此保存下來了。
他對古蹟的專注,使得桃園神社保留下來,卻使他失去新建案設計費,損失甚大,可是他卻毫不在乎,當時的桃園縣長徐鴻志還對他說:「是你自己不要做的喔!」1963年他歷經3個月設計生平第一件廟宇設計圖—木柵指南宮凌霄寶殿設計圖,他打破傳統平面寺廟的設計,改採「高樓」形式,巧妙地融合南北兩方的廟宇特色,獲得評審青睞。後來他陸續設計、修造100多座的大小寺廟。
因為深感「榮幸」,所以他沒有拿任何的酬勞,在落成儀式上,廟方代表感謝地說:「李重耀建築師幫我們免費設計,天公會保佑他『平安順利吃百歲』!」從此海內外邀約的設計案源源而來,日本、巴西、菲律賓、中國大陸,都有人專程來台請李老設計廟宇、宗祠。他捨棄了財,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激勵,深深改變他的人生觀,樂意將他自己的東西跟別人與同業分享。
大公無私 醉心社會公益
李重耀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這位憨厚的庄腳囝子,率真坦白,在社會出入頭地,憑藉的是敬神、樂天、憨厚的本性,以及樂天知命、樂在工作的精神。
在兒子李學忠的眼中,父親醉心社會公益,他說:「要跟他談生意,他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只要與公益有關的事務,他會馬上去做。」同樣是建設師的李學忠,承襲了父親的「憨人精神」,從事古蹟維護,碰到會虧錢,只要答應了,也要去做,正是一種信用的精神。
李重耀一生信守承諾,一句話,不用簽約,不用立字據,這種精神影響他的子女與員工,也影響他周遭的人。有一年總統府為了迎接慶典,編列預算5,500多萬元,設置夜間燈光,李重耀規劃,只需要3,300萬元,這種節省公帑的做法,被同業稱為「憨人」;而霧峰林宅的整修,原本編列預算2億5千多萬元,後來經費緊縮到1億6千多萬元,沒有人敢接手,他們在被請託下接下任務,在極為艱困下完成整修,只有大公無私的精神,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一生致力古蹟維修,李重耀指出,古蹟維修的時間往往不足,不像日本有充分時間修繕,而技術工匠的養成,也需要建立制度,日本常在基地上蓋仿古建築物,拆下來,再蓋上去,讓傳統技藝可以傳承。日本又把工匠視為公務人員,由國家養成,他建議由政府成立古蹟維護的主管機關,培養一批受國家制度保護的建築技術人員。
李學忠強調,其父一生從事建築這個行業,致力古蹟修護不遺餘力,才會向政府提出建言,而他也身體力行,著手相關制度的建立,台灣早年建築用詞尚未統一,他向相關單位陳情,內政部編列70萬元經費,由他擔任召集人,召集學者專家討論建築名詞的制定,可是這筆錢連發車馬費都不夠,最後由他出錢出力才完成這件事。
實至名歸 正是台灣之光
李重耀自律甚嚴、態度嚴謹,可是毫無架子,熱情好客,猶似鄰家的阿公,令人備感親切。雖然身軀削瘦,可是活力十足,只到一提到建築,雙眼即炯炯有神,絲毫沒流露任何倦意。
李重耀超越一甲子的建築人生,備受各界推崇,身為國寶級建築大師,在他身上察覺不出一絲驕傲與自豪,反而是充滿親切與熱情,他一生熱心公益,功德無數,獲頒「全球公益金質榮譽勳章」,實至名歸,正是「台灣之光」。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友情推薦:蓮合國
http://lotus.formosamedia.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