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建年代:明萬曆10年(1582年)
二、古蹟等級:國定
三、建築類別:祠廟
四、古蹟公告日期、文號:民國74年8月19日、74臺內字338095號
五、地理位置: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2段227巷18號
六、古蹟沿革:明永曆17年明寧靖王朱術桂接受鄭經邀請,以「監軍」身分渡台定居,鄭經並於承天府署之南的西定坊(今台南市赤崁樓)興建寧靖王府邸,供朱術桂居住,並以之為明室的宗人府。
明永曆35年、清康熙20年(1681年),鄭經以40之齡病逝台灣,由其次子鄭克塽繼位。2年後清廷命施琅攻台,鄭克塽命劉國軒為總督,駐守澎湖海域迎敵,但因天候因素及施琅戰術奏捷,劉國軒兵敗歸台,2天後,鄭克塽降清。劉國軒敗歸台灣與鄭克塽降清消息,傳到寧靖王府後,朱術桂及其五妃(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先後殉國,自縊於寢宮。
施琅班師回朝後,鑒於台灣先民深仰媽祖之靈異,為收復民心,乃奏請清廷將寧靖王府改建為天妃宮。康熙23年(1684年)8月,康熙加封媽祖為「天后」,稱廟為「大天后宮」,為台灣第一座官建媽祖廟。
大天后宮曾歷經多次修茸,今規模共有五進,其架構由三川門、走廊、拜殿、正殿而至後殿,地勢逐漸升高,展現空間運用的完美架構。三川門大門飾以門釘而不繪門神,以彰顯天后之尊貴;拜殿有全台最高大之捲棚式屋架,配以重簷歇山式屋頂,曲線優美;另牆上嵌有施琅於清康熙24年所立「平台紀略碑記」,為全台最古老之石碑。
正殿和拜殿的石刻龍柱為道光年間(1820~1850年)所雕刻,正殿前丹池石壁,嵌有4件螭首石刻,具有古宮殿式建築之特色;後殿為父母廳,奉祀媽祖雙親及寧靖王朱術桂之神位。右側觀音殿中之觀音像,係台灣知府蔣元樞所督造的3尊觀世音菩薩之一(另兩尊分別奉祀於祀典武廟和開基天后宮內)。
全廟古匾有200多方,數量居全台之冠,廟後有口「龍目井」係寧靖王時代遺物,迄今井水仍汩汩不斷。其建築細部如石刻、木雕、彩繪等亦相當可觀,而豐富的古碑、御匾等文物,更是彌足珍貴的文化資產。(摘自《台灣國定古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