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物料等大宗物資多以美元計價,美聯準會(Fed)的量化寬鬆經濟刺激計畫宣布後,預示大量美元將印入市面,全線漲勢獲得動力,價格迅速拉升。例如在不到6周的時間內,棉花價格已處於140多年來的最高點;黃金早突破金融海嘯前的高點每盎司1050美元;銅和大豆的價格大漲後,距歷史紀錄僅咫尺之遙。
雖然理性預期的前瞻下,原物料價格已大漲,但後市仍會續漲不停。因為,除了聯準會的力量,還有多股力量,首先是,投資者的跟風,現在許多投資者也正通過期貨市場和交易所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買入大宗商品。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估計,截至9月,投資者已將3200億美元投入大宗商品,創下高位紀錄。資金還綿延不絕,陸續進場。
另外,新興市場對原材料需求旺盛。因為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更加富裕後,就更有能力購買更多消費品,並進行基礎建設。例如:由於中國旺盛的需求增長及新礦開採延遲,銅將處於「長期牛市」。
中國現已購買美國約1/3的大豆作物,而美國農業部(USDA)預測:玉米和大豆庫存量將會在2011年收穫季節之前大幅減少。因此大豆和玉米的價格今年都已應聲上漲,漲幅分別為27%和39%。這也刺激了供給面,短期間美國大豆作物產量預計有創新高的紀錄,而玉米產量將會達到歷史產量第3高的水平。市場上許多分析師甚至已質疑:實際上是否有足夠的主要大宗商品供應來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
唯一有點例外的是油價。現在油價每桶80多美元,仍遠遠低於2008年7月所出現的最高水準每桶147美元,目前來看,供應也似乎相對充足。
但國際能源署預計,今年中東對原油的需求會增加4.1%,拉美的需求將攀升4.7%,再配合亞洲中印的需求,估計油價在2015年才會升至每桶110美元。
大宗商品漲價會使對通貨膨脹擔憂的央行總裁焦慮不安,物價調控的措施會紛紛出籠。
還好,現在央行對控制通膨的能力,已經比80年代好了很多,因此不太可能會有物價失控的情況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2008上半年也出現過商品價格大幅上漲,例如當時石油、銅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拉都拉不住,但後來證明反轉速度也很快。當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逐步冷卻後,大宗商品價格就急劇下跌,投資者不能不小心。
※理財周刊53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觀光旅遊業利多浮現 長線看好
◎封面故事>中國發展電動車 台商商機看得見
◎封面故事>匯率與政策雙效應 厚生、榮運看好
◎全球理財觀>G20高峰會剛結束 貿易保護主義恐升高
◎新聞熱線>馬英九媒體光環不及郭台銘
◎本周關鍵強股>選舉倒數 權值股護身
◎親子理財>培養孩子對市場敏感度
◎特別企畫>月薪3萬買股王
◎特別企畫>解密碩禾 挑戰宏達電、大立光
◎健康你我他>肥胖是糖尿病及高血糖的警訊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3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