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傳染?4大病原體?
傳染簡單的來說,就是起先經由一個生物體傳到另一個生物體,而透過這個過程裡的東西稱做為「病原體」。而病原體主要分為4大類: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細菌是屬最早發現的病原體,之後還有病毒,但病毒比細菌還要細小,值得注意的是,病毒需要依附在生物體上,一旦離開了就無法存活,這昰病毒主要的特性。而黴菌也是大家熟知的,在我們的生活周遭裡都會有碰觸到黴菌的機會,但大部分的黴菌在一般人身上無法有效存活,最多會在皮膚上感染(如:香港腳、皮膚病等)因為黴菌無法有效生長或存活,一旦人體的免疫系統發現,就會立即進行守門員的動作,將黴菌殺掉。而最後一個病原體為寄生蟲,寄生蟲為更成熟的一個蟲體,有些肉眼可以察覺,但現今的公共衛生概念已經推廣成熟,寄生蟲的數量也趨於減少。對初生的嬰兒或是幼兒來說,以上4種病原體家長都應該多加注意與防範,因為初生的嬰兒免疫系統還未達成熟(免疫不全),很容易遭受感染以上的病原體。
細菌篇
細菌 新生兒要小心
在初生1個月內的新生兒來說,遭受到細菌感染的機會很高,更可稱做昰危險期。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表示,初生1個月內的新生兒很容易從母體感染,或是被周遭親友所傳染,意謂胎兒有可能經過產道時被感染或是孕婦在18小時內早期破水而感染,都可能讓細菌有利來侵犯。下列2個常見的細菌感染,對媽咪及寶貝的健康都不容忽視喔!
1. B型鏈球菌 母體傳給胎兒
相信B型鏈球菌是許多人熟知的,黃瑽寧醫師提到,孕婦在接近生產時,醫護人員都會檢驗泌尿道附近是否有B型鏈球菌的帶菌,但B型鏈球菌有可能「和平共處」在媽媽的泌尿道、產道裡,雖然媽媽沒有任何症狀,但卻可能危害到小寶貝。另外則有極少數的新生兒是在子宮內的時候,經由胎盤的血流而遭受到感染。若孕婦本身未驗是否有B型鏈球菌就急產,這時候醫療院所的人員會待胎兒出生後立即給予抗生素的治療,來保護新生兒的健康。若身上已檢驗有B型鏈球菌落的準媽媽,如果接受有效抗生素治療,即可減少新生兒被感染的機會。若檢驗有B型鏈球菌的寶寶,有可能會發生體溫過低或過高、呼吸會比較費力、喝奶量減少、嘔吐、嗜睡或不安等,症狀很多種,而發病的時間點也有可能是早發性感染或是晚發性感染,嚴重時更有可能對初生兒進展到產生呼吸窘迫、肺炎等的臨床表現。黃瑽寧醫師表示,現在的醫療院所有提供自費的B型鏈球菌篩檢,對媽咪和寶貝都有相當重要性的預防力,在產檢期間也可納入考量喔!
淋病 不可不知!
孕婦在產檢期間都會篩檢淋病、披衣菌等相關的檢查,基本上在台灣患有淋病的孕媽咪比例較少,若孕婦患有淋病,胎兒會經由產道而感染,導致相關的結膜炎發生,但目前的新生兒淋菌性結膜炎治療效果比較理想,但若不及時治療,可發展成角膜潰瘍等其他情形。本身患有淋病的孕婦,也應事先告知醫師,提供醫師更正確的診療。
2. 泌尿道細菌感染 勿輕忽
由於較小的嬰幼兒無法自主的表達病痛,家長或醫師大多從外在的狀況來判定,大多情況如:高燒不退、哭鬧不停等。黃瑽寧醫師表示,若外在的狀況不明顯時,這時候醫師會檢測尿液來判定病因。而較大的小孩可能會描述下列情形:尿尿疼痛、頻尿、尿急等。以上的三種症狀,醫師會透過檢驗尿液裡的白血球數量來確定,若白血球數量超過正常質,可能代表泌尿道有發炎等相關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黃瑽寧醫生在他自己的書裡《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小兒科醫師‧新手爸爸 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有提及,這樣的初步檢驗並非100%準確,事實上,準確度大概只有80%;也就是說,即使檢查正常,也有20%可能是泌尿道感染,而即使檢查是異常,也有20%是虛驚一場。所以,臨床的診斷與醫師的經驗,這時候就很重要了。另外,黃瑽寧醫師提醒,許多家長為求方便會帶孩子去一般診所求診,但若無法即時了解病因,而病急亂投醫,則可能引發健康更大的威脅。
此外,黃瑽寧醫生在他自己的書裡《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小兒科醫師‧新手爸爸 黃瑽寧教你安心育兒》提到,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在一歲以下,以男嬰居多,一歲以上則是女童為主。正常尿道口就有一些細菌存留,這些細菌大部分來自腸胃道(就是糞便)。因為嬰幼兒的尿道比較短,所以這些細菌很容易就會往上游泳到膀胱裡面,如果沒有即時排出,黏上了膀胱壁造成發炎,就是「泌尿道感染」的開始。如果只是膀胱發炎,我們稱之為「下」泌尿道感染;如果細菌繼續往上游,侵犯到腎臟,我們就叫做「上」泌尿道感染,或者稱之為「急性腎盂腎炎」。
另外,有1/3的新生兒泌尿道會有天先性異常的現象,並且會不斷地反覆感染,這時候醫師會以常見的2種方法來診斷:超音波、核醫攝影檢查。超音波主要昰針對外部的構造是否有異樣,而核醫攝影檢查則進一步確定內部的異常,如︰是否有細菌侵入等。若透過超音波與核醫攝影檢查,確定細菌已經侵犯到腎臟,那麼就還要再做一個檢查,就是「排尿膀胱尿道攝影」。當新生兒患有先天性泌尿道異常時,因為不斷地反覆感染,不僅家長擔心,嚴重時更可能傷害到腎臟。因此,為了這三分之一的可能,我們會作「排尿膀胱尿道攝影」的檢查,黃瑽寧醫師表示,其中最主要的異常就是「膀胱輸尿管逆流」。如果發現小寶貝本身患有膀胱輸尿管逆流的疾病,則需要做長期的追蹤、治療。膀胱輸尿管逆流代表,輸尿管與膀胱的「接頭鬆了」。尿液就會從膀胱一下子竄到輸尿管,不斷地跑上跑下,甚至跑到腎臟的腎盂,甚至發生細菌感染。有經驗的醫師會提供抗生素給予治療;最嚴重者則要開刀矯正。
泌尿道感染 難預防?
難道泌尿道感染不能事先預防嗎?黃瑽寧醫師提到,泌尿道的相關疾病複雜棘手,除了尋求有經驗的醫師診斷,泌尿道感染的確很難「事前」預防,除了先天性異常之外,大部份的泌尿道感染多屬偶發狀況,但就以6個月大的嬰兒來說,家長可以多補充孩子的水分攝取,便祕一定要處理,以免影響到自主神經變慢,更會使小寶貝有憋尿的習慣。另外,市面上的蔓越莓汁讓許多家長躍躍一試,黃瑽寧醫師建議,蔓越莓汁固然有其減少「殺菌」的功效,但只能減少某些細菌的感染機率,當孩子沒有意願飲用時,家長也不宜強迫。
肺炎鏈球菌 新生兒第一名細菌感染
肺炎鏈球菌是目前新生兒呼吸道細菌感染的第一名,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因免疫功能較差,特別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黃瑽寧醫師表示,肺炎鏈球菌可以引起較多樣化且嚴重的感染性疾病,如:中耳炎、腦膜炎、鼻竇炎、肺炎、支氣管炎等。但目前有適當的抗生素及自費疫苗,的確解決不少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台灣的肺炎鏈球菌的抗生素含有其抗藥性,使得細菌存活的機會大增,所以疫苗的功效在近年來的確增色不少,早期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局部反應大,對2歲以下的小孩不適用,但新型的肺炎鏈球菌疫苗屬接合型的疫苗,適用在2歲以下的小孩,並可產生足夠的抗體,持續較久。目前的肺炎鏈球菌不斷推陳出新,黃瑽寧醫師建議,施打疫苗的確對孩子的健康有其必要性,並防範於未來,而家長在選擇帶寶寶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時,除了先告知寶寶目前的身體狀況,有無過敏外,並注意施打後的情形也是重要的。
肺炎鏈球菌 家中老人請小心
肺炎鏈球菌並非只有小孩才有,老年人也屬肺炎鏈球菌的感染大宗。黃瑽寧醫師提到,在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當小孩施打肺炎鏈球菌後,老人患肺炎鏈球菌的人數相對減少,可證明肺炎鏈球菌的施打的確會減少家中老人被傳染的機率。有些小孩可能患有肺炎鏈球菌,但沒有特殊症狀,屬「帶菌者」,肺炎鏈球菌在這些帶菌者的體內「和平共處」,若家中有老人,或是免疫力較弱的長輩,則很可能被感染,在秋冬之際更需要注意。
※延伸閱讀:
‧小兒感染 新手爸媽別擔心(下)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10號媽咪寶貝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