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概念篇
Why?寶寶為什麼需要協助拍打嗝
大部分的寶寶喝完奶後,媽咪都會進行拍嗝,依照過去的經驗認為這是必要的動作。事實上對寶寶而言,打嗝排氣完會比較舒服,也可減緩脹氣、溢奶、吐奶等狀況。但為什麼寶寶沒有辦法像大人一樣自行排氣,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洪依利表示,打嗝可分為自主和非自主,且處理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吸入過多空氣:在喝奶的過程中,若是採取瓶餵,則會因為奶嘴與嘴巴不夠密合,因而吸入過多的空氣,再加上寶寶的括約肌收縮不佳,一直是躺著的,氣體上不來,因此需要大人幫忙拍打出來。此外,寶寶的賁門也不夠成熟,若不拍打嗝的話,容易造成溢奶、吐奶狀況。
迷走神經被刺激:這種則是非自主性的打嗝行為,像大人有時吃飽飯也會止不住的打嗝一樣,屬於正常現象。主要是因為迷走神經受到刺激,橫膈膜不停的收縮,這時拍打嗝也沒有用。若時間過久可讓寶寶喝一點水,有助於止嗝。
Yes or No?幫寶寶拍打嗝是絕對必要的嗎
不過,是否一定要做拍打嗝的動作,其必要性又為何?洪依利醫師認為,基於寶寶的生理構造,還有4個月以前的寶寶無法一直直立,食道短加上蠕動性較差,胃的容積小,氣不容易順利排出,且賁門在4~6個月大左右才會完成發育,因此6個月以前的寶寶拍打嗝是必要的,否則若脹氣則可能影響到下一餐的進食狀況。對大多數的媽咪來說,依循過去的經驗,也都認為拍打嗝完會比較安心,好像順利完成了餵奶的動作。
但馬偕紀念醫院嬰兒室護理長李美玉則認為,拍打嗝可依照寶寶的進食狀況、餵食時間、喝奶方式而訂,以前多數的寶寶都是喝配方奶,瓶餵的狀況下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因此拍打嗝有助於排氣。但由於現在推廣母奶,若是採取親餵,在寶寶吸吮的過程中嘴巴與乳頭會完全緊密,空氣不易進入。再者有時候媽咪半夜親餵母奶,媽咪與寶寶都輕鬆入睡時,其實也不需刻意把寶寶抱起來拍嗝。在親餵的過程中,除非當時媽咪突然大量噴奶,讓寶寶來不及吸吮,需要快速的吞嚥,才會吸入過多空氣。因此是否需要拍打嗝是有彈性的,媽咪可依照寶寶的狀態決定。
How?排除生理疾病 讓寶寶順勢打嗝的動作
基本上寶寶若有打嗝就算拍嗝成功,寶寶嗝的多少與體質相關,因此爸媽不必非得要讓寶寶打很多嗝。但有時拍了很久寶寶卻完全不打嗝,也讓爸媽覺得好灰心,對此洪依利醫師表示有三種可能:
1.餵奶方式:
採取瓶餵特別容易吸入空氣,因此可使用防脹氣奶瓶,但只是輔助功能,效果不一定百分百。
2.配方奶本身:
有些配方奶的配方對寶寶的體質不適用,特別容易引起脹氣。
3.拍打方式:
在拍打嗝的過程中姿勢不正確、力道不足都可能拍不出嗝。
4.病理因素:
腸絞痛、乳糖不耐症,也可能讓寶寶排氣不易。
因此若寶寶完全不打嗝,媽咪應先確認寶寶是否有生理上的疾病,檢視配方奶是否適合寶寶,還有拍打的動作是否確實,以上因素都排除後,可執行以下的方法,更有助於幫助寶寶打嗝。
方法1:斜放15度角
若拍了半個小時寶寶都不打嗝,洪依利醫師建議不要平放寶寶,可讓寶寶協放15度角,並採取右側身,因為胃在左邊,有時寶寶就會自己打出嗝來。
方法2:轉換成直立式
李美玉護理長表示,可先讓寶寶平躺後直立起來,也可順利將嗝打出來。
Part 2 實戰篇
順利拍打嗝 三種常見姿勢
在拍打嗝之前,您可先準備一條小毛巾,讓寶寶的頭可舒服的躺著,也可避免寶寶吐奶、溢奶。不過李美玉護理長認為,爸爸就是最好的拍嗝者,因為爸爸不僅手臂有力、手掌大,肩膀寬厚,可牢牢的支撐寶寶,因此平日辛苦照顧寶寶的媽咪,也可趁爸爸有空閒時請他代勞。以下介紹二種常見的拍打嗝法,您可採取互換的方法,又或者選擇其中一種順手的姿勢,只要媽咪方便都是可以的。
方法1:肩上拍背法
方式
將寶寶的頭輕靠在媽咪的肩膀上,頭可側一邊(建議可側向媽咪的臉,還可隨時注意寶寶的狀況)。然後手掌微彎,由下往上輕輕的拍,重點要拍在寶寶的肩夾中間。
注意事項
若寶寶的脖子還沒硬挺,大人必須提供良好的支撐,避免肩膀壓到寶寶的口鼻造成窒息。
方法2:側坐大腿上
方式
讓寶寶稍微往前傾的坐在您的大腿上,一手用手掌虎口托住寶寶的下巴,另一手由下往上用手掌輕拍寶寶背部。若寶寶一直不打嗝,可讓寶寶稍微往後傾斜再往前傾,這樣移動有助於打嗝。
注意事項
因為是採取坐姿,若寶寶的身體還很軟,脖子和脊椎部分要支撐好。
李美玉護理長說明,拍打嗝時大部分是採取手掌微微彎曲水滴狀輕拍,但也可採取撫摸旋轉、輕撫、按摩的方法,這樣也有安撫效果,也不致讓拍打的力量過大。
QA:如果寶寶為易脹氣體質,拍嗝次數需要增多嗎?
洪依利醫師與李美玉護理長均表示,如果寶寶易脹氣,應該不是說增加拍嗝次數,而應採取「分段餵奶」的方式。餵奶1/3或1/2時就先拍嗝再餵,讓嗝比較容易打出來。此外,若瓶餵的話,必須讓寶寶含好奶嘴,涵蓋要達1/3以上,且牛奶一定要充滿在奶嘴頭裡。喝到最後時不要讓寶寶全部喝完,因為最後瓶子內多是空氣;若是親餵母乳的話,要緊密含住乳房,盡量別讓空氣跑進去。
在沖泡牛奶的時候,洪依利醫師提醒泡完後不要大力的搖晃,否則牛奶會起泡產生很多氣體。水的溫度要適中,否則奶粉會結塊,水和奶粉的比例需按照說明指示,符合泡奶程序也可減少寶寶喝奶的不適。在選擇奶嘴方面,以小圓孔最適合,十字孔的奶嘴若小孩吸吮能力不佳,讓小孩費太大力,吸吮不順,也可能在吸吮過程不斷換氣因而吸入過多空氣。
QA:容易吐奶、溢奶的寶寶,拍打嗝有哪些技巧?
容易吐奶、溢奶的話,必須要先找出原因,有時候與疾病因素相關。洪依利醫師表示,因為寶寶的賁門還不成熟,若到4~6個月後有些寶寶還是持續吐、溢奶,則可能與以下兩種疾病相關:
1.胃食道逆流症:最明顯的就是體重下降,且每餐進食狀況都不好。
2.胃幽門狹窄:胃幽門就是胃和12指腸的括約肌狹窄,會讓進食狀況不佳,持續噴射狀嘔吐與體重下降,最常發生在2個禮拜~1個月大的寶寶身上,且一定要開刀治療。
若排除了以上的疾病原因後,在進食與拍打嗝的技巧,則有以下的注意事項:
3.少量多餐:喝奶的時候最好分段餵,每3個小時喝一次奶。
4.間隔拍打:餵奶1/3或1/2時就先拍嗝再餵,每次拍的時間拉長,喝完奶不要躺下,讓寶寶處於直立狀態久一點。
QA:喝母奶的寶寶,要如何避免脹氣、腹絞痛呢?
李美玉護理長表示,母奶前段的乳糖成份比較多,天生容易腹絞痛的小孩喝下會感覺不舒服,因此在餵奶的時候,若頻繁的換邊喝會一直喝到前段奶,也會吸入空氣,最好先將一邊乳房喝完再換邊,且後奶比較多脂肪,也讓寶寶比較不容易感到餓。
專家小檔案
洪依利
學歷:臺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桃園敏盛醫院兒童暨青少年醫學部主任
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現任: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臺大醫院小兒部兼任主治醫師
臺灣新生兒醫學會幹事
李美玉
現任:馬偕紀念醫院嬰兒室護理長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11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