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總統接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後,要求內政部提出社會住宅規劃。馬總統當過8年市長,如果有心要支持社會住宅,為何到郝市長,16年來總計才有3,884戶出租國宅?朝野政黨此刻力推社會住宅,是真心照顧弱勢,還是為了選票,亂「蓋」一通?
台灣都會區房價居高不下,許多受薪階級為求一個家,只能被迫往郊區購屋。但是有更多社會弱勢族群是連郊區房子都買不起,只好當起無殼蝸牛。今年8月,包括崔媽媽基金會、老人福利聯盟、社區居住聯盟等12個公益團體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為弱勢者的居住權利發聲。
10月13日下午,馬英九總統接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代表時允諾,台北市與新北市二都先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再進而擴及到台灣其他縣市。翌日,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未來空軍總部遷離仁愛路現址之後,將可作為興建社會住宅用途。由於空軍總部現址緊鄰台灣最著名的帝寶豪宅旁,所以郝市長的這番提議自然引起熱烈討論,而台灣的住宅政策也再度被拿出來檢驗。
買不起 合宜住宅不合宜
高房價為當今十大民怨之首,為了平息民怨,行政院曾於年初推出「改善庶民生活行動方案」,打算在桃園機場捷運A7站(約在林口國立體育大學旁)興建4,000戶的「平價住宅」,其中5%將作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根據營建署初步估計,每坪房價約17~18萬元。不過每坪17萬還是不比林口附近房價來得便宜,因此政府「平價住宅」的構想,被批評為一點都不平價。
之後,營建署不但將「平價住宅」改口為「合宜住宅」,且將房價壓低到每坪15萬元。不過,由於機場捷運A7站生活機能差,附近還是荒煙蔓草一片,所以就算改名為合宜住宅,外界普遍還是批評「合宜住宅一點都不合宜」。
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張金鶚表示,林口房價早已是供過於求,所以房價已經漲不上來,突破每坪15萬的建案是少之又少,「所以平價住宅是一點也不平價。」另外,政府對於民眾申購平價住宅的資格沒有嚴格限制,未來難保不會產生投資客利用人頭申請平價住宅的弊病。果真如此,只是徒增一個房地產投資客炒作房價的空間而已。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林萬億指出,既然合宜住宅的對象是經濟弱勢,以目前內政部所提出的價格,買不起房子的中低收入者還是買不起,所以合宜住宅根本是一點都不合宜。這種以房地產市場作為思考的平價住宅政策,簡直是過去失敗的國民住宅政策借屍還魂而已。最後獲利的只是建商與鄰近的土地開發商,對迫切需求一個窩的民眾而言,只不過又是一張政治芭樂票而已。
小帝寶 有違居住者需求
關於台北市政府拋出有意在台北都會中心的仁愛路、建國南路口的空軍總部現址興建「社會住宅」,更被營建署長與外界批評為一大笑話。
從「需求層面」來看,「社會住宅」的用意,在於為買不起或租不起房屋的弱勢族群解決居住問題。這些市民的基本需求是求有個居住的「一席之地」,而不是住豪宅。事實上,大台北與鄰近郊區多的是政府可用之地,所以在台北市精華地段興建號稱「小帝寶」的社會住宅,顯然有違居住者的需求。
從「都市計畫層面」來看,買不起房子的經濟弱勢者包括單親家庭、身心障礙者、遊民、老人與家暴受害者等,強將這些弱勢族群集中融入豪宅林立的社區,由於周遭生活水平乃台北首富之區的高檔標準,顯然難以符合弱勢者的財力與生活所需;另一方面,若壓抑此一繁榮社區的生活水準,以因應弱勢居民的需求,勢必對周遭市容的高度與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如果真的在帝寶旁蓋社會住宅,其結果不是無殼之族不願住進「小帝寶」,就是大富人家被迫搬出富裕之區。
馬總統在接見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代表後,允諾提高社會住宅的比例,並指示國有財產局、國防部等單位釋出土地以作為興建社會住宅之用。對此,社會住宅聯盟發言人彭凱揚批評,政府2011年用做於社會住宅的預算只有200萬而已,所以很多單位根本是應上級要求虛應而已。
以國有財產局10月16日公告的3筆地上權招標為例(見表),這些土地未來將出租作為日後社會住宅用途。他表示,從權利金、設定的租金來看,仍看不出政府照顧社會弱勢的決心。政府應思考其他招標模式,一味採取B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概念,永遠都有這樣的問題。就他們來看,政府訂出的權利金底價和市場預估相差不遠,得標的開發商將本求利,未來設計出來的產品,經濟弱勢族群一樣是買不起。
儘管國有財產局設定租金上限,但學生住宅一坪1,200元,銀髮住宅每坪2,500元,租金還是不便宜,弱勢族群租不起還是租不起。
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楊重信指出:「興建社會住宅的用意是解決弱勢者的居住問題,但是藍綠陣營對於弱勢者的定義太廣泛,反而脫離本質。」弱勢者應包括低收入、原住民、低收入單親家庭等,而不應包括單身人士或是學生。
政策面 通盤檢討再出發
為了壓抑房價,今年以來政府祭出7次打房措施,包括央行升息、限縮二次購屋貸款資格等。不過結果證明,台灣的打房政策與中國一樣成效不彰。為何如此,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所長夏鑄九認為,追根究柢是政府住宅政策錯誤所致。高房價,政府認為是土地供給量不足、購屋自住者需求增加等因素所造成,所以天真地認為釋出國有土地,提高房屋供給量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但是事與願違,變賣的國土,往往淪為建商財團興建豪宅的籌碼,反而助長了投機性資金炒作歪風,而真正想購屋自住者,從來未曾取得這場供需遊戲的門票。結果是這樣的惡性循環:市井小民被投機性資金宰割、買不起房子,空屋率卻不斷升高,並進而成為投機者向銀行辦理低利貸款的擔保品,而銀行所面臨的呆帳風險卻要全民買單。
林萬億則批評,捷運A7站的合宜住宅僅提供5%做為社會住宅實在太少了,顯示馬政府根本不了解大台北地區高房價的嚴重性,以及民眾買不起房子的痛苦。他認為,不僅僅林口合宜住宅不應該再繼續由政府興建出售給人民,其他如國防部與國有財產局的公有土地,若要興建住宅,都應做為社會住宅用途。
張金鶚認為,要解決當前人民遭遇的居住問題必須雙管齊下。首先,房地產機制必須健全,台灣的高房價並非房屋供不應求,而是人為炒作過度。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房地產資訊不透明所導致,因此必須提高房地產資訊透明度,讓房地產投資客無法漫天喊價。除此之外,更必須提高投資客銀行貸款難度,藉由提高購屋成本,讓非購屋自住者知難而退。
其次,政府住宅補助必須加強。現在台灣有10幾萬戶的閒置空屋,政府應當仿效歐美國家提高租屋補助,補助買不起房屋者租閒置的空屋,這樣比花大錢蓋平價住宅或是社會住宅更能立竿見影,畢竟政府蓋住宅沒效率是出了名的,與其花大錢不一定收到成效,還不如善用現有資源。
楊重信認為,台灣的高房價有兩大原因。一是人為炒作,建商與投資客利用政府重大建設(如捷運、高鐵、科學園區等)炒作房價漲價資訊,讓公共設施周邊房價大漲,已經通車的捷運蘆洲線周邊房價就漲翻天。另一方面,面對高房價問題,政府也責無旁貸,因為現在地價稅與房屋稅率太低,使得土地持有成本低,讓投機客能夠藉機炒作房價。
二是房地產資訊不透明。長期以來,各界呼籲房地產資訊應該像美國一樣公開、透明化,透過房屋買賣訊息誠實申報以杜絕炒地皮歪風。
不過,這項呼籲長期遭到房地產業者抵制,而政府也加以袒護,使得房地產資訊一直無法透明化。雖然在經建會底下設有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作為提供房地產資訊用途,但是由於中心運作經費有限、欠缺法規強制公布房地產買賣資訊等因素,導致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形同虛設。
因此楊重信認為,必須提高投資客持有土地成本,以及引進類似美國的房地產資訊透明化措施,才能抑止台灣都會區的房價漲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