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情緒?
情緒(emotion)是個體受到內外在影響互相作用下所產生的複雜生理心理學經驗。以人類來說,情緒根本意味著生理上的覺醒、表達的態度以及有意識的經驗,且與心情、氣質、人格、性情和行動方式有關。此外,根據《張氏心理學辭典》上的定義,情緒是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身心激動狀態,此狀態包含複雜的情感性反應,與生理變化,包括生理、心理、認知、行為反應四個層面。簡言之,情緒是人們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當你我──甚至小寶寶遇到外界環境或社會活動的影響時,體內的大腦皮質便會對各種事物、事件或環境變化產生各種不同反應。
情緒分類 東西不同
情緒的分類法也隨著時代不同而互有區別,中國早期的醫書《內經》將情緒分為五情(喜、怒、思、憂、恐),以後又演變為七情(喜、怒、哀、思、驚、恐、憂)。近代西方學者認為人的基本情緒是四類,其他情緒是由這四類基本情緒交叉疊合衍生出來的;即喜、怒、哀、懼四類。
情緒障礙 不可怕
「情緒障礙」(emotion disorders)就其表現的行為特徵,大略可分為內向性行為(internalizing behaviors)和外向性行為(externalizing behaviors)的問題。偏內向性的問題,如害羞、退怯、自卑、焦慮、恐懼、躲避群體(離群索居)、哀傷、憂鬱、冷漠、過度敏感等;偏外向性的問題如反抗、攻擊、破壞、過動、暴躁、譴責、侵犯財物、及違規行為等問題。依我國現行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的定義,嚴重情緒障礙係指「非因壓力情境造成個人長期在學校中的情緒或行為反應,明顯的異於其年齡或文化,且嚴重影響其學業、社會生活、職業技能、人際關係者」。
孩子的情緒問題看似嚴重,但臧汝芬醫師在其著作中亦提醒,在兒童的心理疾病中,情緒障礙是很常見的。不但每位孩子都可能出現情緒障礙,甚至有研究報告指出:五個孩子裡,平均有一位會出現情緒困擾;在十個孩子裡,平均有一位先天的基因出現問題,如果後天環境也無法配合的話,孩子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情緒障礙。
情緒障礙的成因
孩子為什麼會發生情緒障礙呢?情緒障礙發生的原因,學者曾歸納為內在因素和外在內素,或歸納為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及社會文化因素,其中社會文化因素與學齡後的孩子較相關,對小小孩並不造成影響。
內在因素
1.生理、病理因素:如腦傷、遺傳、腦部功能失調等。
2.心理因素:如低自尊、精神異常、道德意識薄弱等。
3.智力因素:如低智力、閱讀、學習困難或其他能力低弱者等。
外在因素
1.社經因素:如貧窮、社會階層、種族、性別。
2.家庭因素:身體發展史、性虐待、父母教養不良、兄弟姊妹的爭鬥等。
3.意外事件或環境中的事故:如親人死亡、父母分離、親人的疾病或殘障等。
4.學校因素:如升學主義、智育導向教學、管教不當、教育環境不適當等。
5.社會文化因素:如次文化、電視、電影、廣告、新聞媒體的不良報導或示範,
抑或不當娛樂場所的影響等。
生理因素
1.遺傳:研究中發現有些精神疾病與遺傳有較大關聯。
2.生化因子:生化學的研究發現:
(1)躁鬱症與納電解質有關聯。
(2)情感性精神疾病與中樞神經系統及腦下垂體、荷爾蒙的變化有關。
(3)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介質傳導功能失調、變異,可能導玫情緒/行為的障礙。
家庭因素
低社經地位、破碎家庭、單親、管教態度不一致、嚴苛、放縱、家庭暴力、虐待兒童…等,均較易導致兒童的情緒與行為問題。
學校因素
1.學生學業成績低落、低成就。
2.低的IQ,無法跟上學習進度。
3.升學主義,過度強調智育導向。忽略其他方面的教育價值。
4.教師的管教態度不當。
5.同儕不良行為的相互影響。
社會文化因素
1.文化價值與標準的衝突。
2.大眾傳播媒體的不良影響。
3.幫派、次文化、社區同儕團體的影響。
4.社會階級、種族歧視或衝突的因素。
5.倫理觀或道德意識的淡薄。
其他原因
不明原因。
綜合各種情緒障礙的成因,馬偕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郁心指出,以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症(ADHD)和自閉症來說,主要還是受到遺傳影響最鉅,其中過動症的遺傳性超過乳癌;此外,影響幼兒情緒發展的因素還包括孩子天生的性格、家庭的教育方式、隨著年齡增長後的性格轉換、生活在何種社會與文化環境下、學校的同儕環境等。
情緒障礙的性別差異
情緒障礙的性別比率,呈現男生多於女生的傾向,自閉症的男/女比例為4比1,情緒障礙的男/女比率約在6比1至9比1之間。此外,在外顯的方式上,黃郁心醫師表示,女寶寶多以焦慮的形式表現,男寶寶多以行為規範障礙:如重覆而持續的違反規範、攻擊或叛逆性行為,與適齡的社會期望背道而馳來表達。
※延伸閱讀:
‧認識幼兒情緒障礙(下)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11號媽咪寶貝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