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海平面的另一端──楊瑞珠的「勇氣」之旅

文字/高惠琳;攝影/黃念謹    

(圖/張老師月刊)
在聖修伯里所撰寫的名著《小王子》中,還是孩子的小王子,因為受到心愛卻驕傲的玫瑰花百般責難而沮喪地離開居住的星球,到其他的星球旅行;過程中,他碰到了各式各樣的人,並且和他們展開不同的對話。最後,因著與狐狸的交談,讓他瞭解到自己的星球和玫瑰花對他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必須擔負的責任,而決心回到原來居住的星球。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阿德勒認為,人最難能可貴的,就是遇到困難時,會產生創造性的能量,努力走向超越。對照小王子的故事,離開、到處探險、找尋答案,小王子所展現的,便是一種超越的勇氣。

秋意深濃,冬風漸起的下午,我們聽著的,不再是遙遠的傳說,或是故事作者編寫出來的寓言,而是一個在台灣鄉下貧窮環境裡長大的女孩,如何在五十幾年的歲月中,為了追求夢想而不斷走向超越的故事……。


《窮困》女孩與海洋

問楊瑞珠老師,生命裡什麼樣的畫面讓她印象深刻?

她說:黃昏的海面吧。

她深刻地記得,小時候她最愛看西子灣,每到黃昏的時候,夕陽落入水面,染紅整片海天,這時總有輪船出現在水天交會的海平面,直直地往遠方開去。她的心,也隨著船過的水痕帶出一圈圈的漣漪,「那時的我總希望,有一天船可以把我帶向地平面的另一端。」

童年,楊瑞珠一家五口,全靠半聾的工友爸爸微薄的薪水勉強糊口。甚至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還必須寄人籬下,借宿在姑姑家。

也因為貧寒的家境,國中畢業後,努力考取師專,出社會後當國小老師,領一份穩定的薪水,是那時代女孩子最好的唯一出路。因此,就算當時楊瑞珠還同時考上了省立高雄女中,然而認分的魔咒,讓她臣服地放棄高女,直接到台南師專報到。就連原本想要選讀音樂組,也因為家裡沒有能力買鋼琴,只好轉而選擇成本較低的美勞組。

被兄弟兩人夾在中間的窮家女孩,不被期待地存在著;貧窮、自卑、歧見、傳統規範的重重束縛中,楊瑞珠逐漸體悟到,「要改變眼前的一切,第一步就是『往前走』。」

「落日裡的輪船」的憧憬,讓她在師專畢業後,申請到台北縣三芝鄉的北新莊國小任教。那是個位於大屯山下的學校,每天要花上兩個多小時的舟車轉換才到得了的地方,但楊瑞珠卻是開心極了,「至少,我終於到了台北,可以再進修大學學位。」


《開路》那一群孩子們

帶著全新的心情,楊瑞珠踏上講臺,為人師表。

原本以為教職就是好好地教導學生如何堂堂正正地做人、快快樂樂地學習,沒多久她卻發現,當老師,並不是只要把學生好好地教導好就可以了,同事之間總會出現有形、無形,大大小小的比較;不管你想不想,戰火的硝煙,永遠主動在有人的地方擦燃。

「我不想這樣下去,」楊瑞珠認為人生不該只是這樣,「我不想一輩子生活在成績、班級表現的較勁裡。」她火速地具體展開超越的行動,插大進入淡江大學中文系,沒多久,轉個彎到了英文系。

「那是我最快樂的五年,繞了好大一圈,我總算上大學,並且讀著自己很感興趣的科系。」白天,楊瑞珠手執粉筆,是個傳道授業的小學老師,夜裡,她則變身為臺下勤奮求知的學生;在晝夜不同的身分轉換和學習中,悠遊自得。

另外,為了縮短教書和上課兩地間的距離,她請調到淡水文化國小,卻被派到四年級的放牛班,一個充滿問題的班級。「剛去的時候還真的嚇一跳,這些孩子才不過十歲左右,成績不好,秩序也不佳……。」「毫無目的存在著的生命」讓她驚愕。

「我很想改變他們,經常跟他們說:『絕對不可以放棄自己,像我,到現在都還在進修……。不然我們一起努力看看,十年後,我在大學裡面等你們來好嗎?』」帶著孩子屈指算著,五年大學、兩年碩士、三年博士,當她擁有大學的教書資格時,這群孩子也正好是上大學的年紀;如果真可以再度成為師生,那會是多麼棒的重逢畫面呀!

「也因為帶領這群孩子,讓我發現了幾件事:一、改變是可能的;二、用師專的教育來教導孩子,其實是不夠的;三、我們處理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孩子,是需要更多的專業和準備。」於是,楊瑞珠明確地知道自己下一步要走的,是插著「諮商輔導」地標的道路。


《跨出》遇見阿德勒

念師專、教書、進修,乃至後來出國,一路走來,楊瑞珠說,自己其實並沒有太多生涯規畫的概念,「往往是因為心中有個夢想期待,就會想要找方法達成。」而這也就是阿德勒學說中一個重要的觀點:當人追求自我實現的時候,勇氣便是拉拔我們達成利益目標的生命內在力量。

夢想,如何構築?「先要懂得聆聽」楊瑞珠說,「好好地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和自己對話,瞭解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當目標、理想明確之後,你自然會感覺到,實踐的勇氣會在行動中呈顯出來。」

事實上,北上教書、讀夜大、轉調學校……,楊瑞珠一次又一次的改變,全是源於追求更好的動力。過程中,她坦承自己並不是不懂得害怕,只是「不因為害怕而停止腳步」。

「我是在批評中長大的人,害怕的事怎麼可能少」,她比較傾向在每一次的挫折裡建構夢想,並且勇敢地往前邁進,「當你把眼光堅定地望向遠方的理想時,眼前的阻礙就會變小,甚至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這些原本擋在前方的阻礙,不知不覺中已成為過去。」用實踐夢想,取代活在害怕裡,是楊瑞珠的勇氣哲學。

二十七歲那年,她緊握著父母到處周轉借來的八千元美金,縱身一躍,跳上了比輪船還要快的飛機,飛向人生地不熟的美國。

她選擇到伊利諾州立州長大學的諮商與心理研究所進修;也是在那裡,首度遇到生命中最大的貴人和心靈導師:阿德勒。

穿越時空之牆,阿德勒走進了教室,一步步帶著楊瑞珠探訪人性的星球,「當我研讀著阿德勒對於社會平等的觀點,既震驚又興奮。他的很多論點,讓我對於以往生命中許多的不公平和壓抑,有了深度的理解。」曾經,那些性別上不平等的對待、傳統社會價值觀的束縛、貧窮的卑微、外貌的歧視……,陰影緊緊纏繞的生命;在此時,她開始在生活中實踐阿德勒的理念,內心自卑的厚繭隨之一層層地剝落,同時長出療癒的新肉。


《覺醒》接受不美好的勇氣

完成碩士學位之後,醉心輔導心理學的楊瑞珠又轉往俄亥俄州州立大學,進修諮商員教育哲學博士學位。之後,開始在賓州州立大學、加州州立大學任教,也被延聘回台,擔任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的創所所長。不斷追求卓越的勇氣,讓楊瑞珠開拓出一張亮眼的職涯版圖。

「不可否認,我在求學、工作上,算是走得平順;不過,人生還是會有跌倒的時候,就像我的婚姻……。」

那一段回憶,對楊瑞珠來說,像是冬季裡的基隆,陽光無期的灰陰濕潮。

「我想,這跟我的童年多少有些關聯。」楊瑞珠回溯小時候貧苦的生活裡,柴米油鹽,永遠是貧賤夫妻互相拋擲的炮彈。「那時,我最怕的,就是媽媽又負氣跑回娘家去,家裡就只剩下我一個女孩,就必須扛下所有的家事。」後來,爸媽協議離婚,媽媽帶走年幼的弟弟,哥哥和她則是跟著爸爸。年幼無邪的眼眸映出一分為二的破碎畫面,分離的焦慮自此深植楊瑞珠的心靈。

或許就是這樣一種補償的心理,許多年之後,楊瑞珠為了逃避分離的焦慮,明知兩人個性上有些差異,卻還是勉強地步上紅毯。當兩個孩子陸續出生,夫妻間的裂痕卻逐漸擴大;直到暴力,開始張牙舞爪地伸向她和孩子……。「為了保護孩子,我必須做出決定。」

身為虔誠的基督徒,讓楊瑞珠在離不離婚的抉擇間痛苦、遲疑,她努力用盡方法試圖挽救,更不時禱告,期待轉機的出現。

就這樣,她在這個失功能的婚姻裡載沉載浮,直到聽到一個聲音:「人們都有想要追求美好的勇氣,卻往往缺少接受不美好的勇氣」。同時,她想著田立克說的:「存在的勇氣,就是當你不被接納時,仍能如同被接納了一般地接納自己。」

這一次,楊瑞珠不再因為害怕分離而堅守殘破的婚姻,而是用更大的勇氣,去面對不美好的婚姻、力求補救、最後接受離婚的結果。「那時,我能做到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盡量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解決問題,降低對他們的傷害。」

「當我們願意傾聽害怕,不誇大它的影響,而是利用它來促成改變時,害怕,往往就成了一個禮物。」楊瑞珠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的確,許多年之後,她終究帶著兩個孩子經營出一個快樂又健康的單親家庭。更在許多許多年之後,輪船把她載向另一個美好的情感島嶼。

*      *      *      *

在《小王子》一書的末尾,作者並沒有明確描述小王子回到居住土地,和玫瑰花重新生活的場景。但1/4個世紀後,楊瑞珠卻和當初教導的那群孩子在真實生活中再次聚首,重逢的布景不在大學校園,但是每個孩子都已然長大,擁有各自美好的人生。

我們深信,不論是小王子、楊瑞珠,或是經歷生活困頓,力求超越的人們,人生的道路,只要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就會明白,自己將往何處去。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0年12月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91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6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56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