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情緒取決於先天性格的本質,以及後天與人建立的關係。事實上,嬰兒出生後便有自己的脾氣(稱之為「氣質」),然後慢慢與最親密的人,如媽媽、爸爸、保母等建立依附關係──這是日後情緒發展的重要基石。父母若能夠明白幼兒情緒的發展,和表達情緒的真正原因何在,則能有效解決幼兒情緒,也不再擔心他鬧情緒。
幼兒鬧情緒時,總讓父母感到無可奈何;也許前一秒,他還乖巧地坐在一旁嬉戲,但下一秒就無理取鬧,著實令人頭痛。情緒看似難以捉摸,但其實當你正確認知情緒,就會發現情緒也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只要父母多觀察,一定就能了解幼兒鬧情緒的背後意義。
情緒其來有自
位於腦部中央「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中的杏仁核(amygdala),是支配情緒的主要部分。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雅芬表示,嬰兒出生時基本上已經具備基本「情感硬體」,也就是些與情緒有關的生理構造。然而,「情感軟體」尚未成熟,因為掌控情緒的杏仁核和腦部其他構造一樣,同時受到了先天以及後天因素的影響,所以,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也會不斷透過觀察與模仿他人,而刺激自己的腦部發展,腦中的神經突觸(synapses)會逐漸增加,神經細胞之間的傳導會更有效率,孩子的情緒感受與表達能力得以日益豐富且更加細膩。
了解情緒來由後,父母必須清楚幼兒情緒不全然是受先天影響,後天的外在環境刺激、父母教養方式,也都左右著其情緒功能發展,影響其日後的情感解讀及掌控。因此,在嬰幼兒時期,父母必須特別注意自己與家人互動的情感表現,以免提供幼兒不當學習經驗。
國內外的研究皆顯示,嬰幼兒時期影響幼兒情緒因素包括:環境、照顧者教養方法、親子互動關係,以及孩子身心發展狀況等。黃雅芬醫師提到,像發展遲緩、過動、自閉的孩子,因先天受制身心發展緣故,通常比較容易出現情緒問題,父母必須更加留意特殊幼兒的情緒狀態,並且細心處理,才能有效協助幼兒情緒發展。
掌握改善情緒重點
情緒表達其實是腦功能的一種自然表現,正如同大腦可支配肢體運動一般。黃雅芬醫師表示,幼兒鬧情緒並不一定都是大問題,處理方式須仰賴透過觀察,確認他鬧情緒的原因,然後思考孩子情緒反應是否符合其本身發展程度,再根據可能原因採取有效處理方法,以排解幼兒情緒困擾。要能成功解決幼兒情緒問題,除排除當下情緒反應,更重要的是須找出幼兒鬧情緒的問題所在。
一般而言,處理幼兒情緒必須耗費相當大的耐心。當他鬧情緒時,照顧者必須一邊處理情緒,一邊觀察並尋找引發情緒爆發的癥結點。大致上,年紀較小的嬰兒鬧情緒,多半是生理需求未被滿足,或是身體有病痛,抑或希望獲得照顧者更多的愛;但是當孩子愈來愈大,思考能力更加成熟,父母則須仔細推敲鬧情緒的前因後果,才能真正有效協助幼兒解決情緒問題。
想要正確了解幼兒情緒問題,並且解決它,黃雅芬醫師建議,可從「行為」、「認知」、及「情緒」等3個環環相扣的面向分析。當孩子語言能力不足以表達他的想法或需要時,往往會選擇以行為或情緒和他人溝通,但此種表達方式並不明確,家長常沒辦法理解孩子真正想要表達的為何,而容易產生溝通障礙。例如一個孩子想睡覺,但他不會講,只是不斷哭鬧,家長以為他是故意搗蛋而加以責罵,或者誤以為孩子肚子餓想吃東西,泡牛奶給他喝卻被生氣地推開,於是親子間的衝突愈演愈烈,更加深彼此的挫折感。
特殊幼兒.完全情緒處理法則
對於大多數幼兒而言,情緒表現是傳達自我想法的一種方式,當語言能力愈來愈進步,情緒控制也沒有太大問題時,他們會漸漸懂得運用語言進行更有效的意見表達,情緒激動的情形也就隨之減少。
不過,父母必須特別留意的是,對於自閉兒、過動兒、發展遲緩兒等特殊狀況者而言,因為其生理與心理的發展速度不同於一般幼兒,自然也會有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面對特殊幼兒的情緒反應時,父母必須更耐得住性子,也要更細心觀察其情緒變化。當父母能夠正確了解幼兒本身的性格和情緒反應模式,才能以正面角度看待幼兒情緒。
自閉兒
黃雅芬醫師表示,自閉兒性格本質多半較固執,且以自我為中心,做事喜歡順著自己的步調進行,如果一件事情的順序突然被打亂,不論是他自己造成,或是外來因素,情緒皆會大受影響。
改善自閉幼兒情緒的最佳方式是,父母必須先接受孩子的情緒確實比一般幼兒不穩定,應避免過度期待他能夠自我控制情緒,並制定符合孩子發展狀況的情緒控制標準。此外,合理範圍內可順從幼兒自己的做事規則,若是不得不改變的事情,家長應該「事先」告知幼兒,讓孩子先做好面對變動的心理準備,將可減緩幼兒的後續情緒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