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客盈門,那個週末的辜嚴倬雲保種中心熱鬧得很,大家對這些來自各個熱帶地區的奇花異卉有高度興趣,我們的蒐藏經理和顧問們與來賓互動熱烈,大多數的問題分為兩類,一是:從哪裡來?叫什麼名字?有什麼用途?另一類是:寒流來了怎麼辦?如何防治病蟲害?澆多少水?客人走後,我有些乏累,呆坐在角落,想著個沒人過問的問題:會不會太熱?
去年初第一個花房開工前,我就為這個問題煩過。屏東高樹鄉的年均溫是28℃,正和熱帶雨林一樣,但夏天時會熱到36℃,若通風不夠時,花房內可能飆升到45℃以上。8月盛夏時,我們用風扇和噴霧穩住了第一批進駐的少量植物,我現在擔心的是後續引進的大量物種怎麼度過今年的夏天。它們來自熱帶雨林,那裡的高溫並不超過32℃,這和大多數人的認知是不一樣的,很可能有一些物種熬不過南台灣的酷熱。
要解決問題,就得建水牆花房,那是在近密閉的房內,用強力風扇造成負壓,藉快速蒸散水來降溫。但是建造成本高、又耗電,更重要的是在颱風頻仍的夏天停電時,植物將在花房裡悶烤,這哪是永續的保育?要環保又避開風險,就只有裝太陽能發電了。我算了算,若2000坪的花房都這麼做,就得多花4000萬元以上,這不是個小數目啊!
我們很可能得盡快蓋個太陽能發電的水牆花房,好保住一些對熱敏感的熱帶物種。這是在屏東高樹的小煩惱,但是太陽能發電對整個人類社會和全球生態的未來可是個大問題。最近大風雪、股災和動盪的政局,似乎讓全世界的人都不太快活,在如此駭人的環境和經濟氛圍下,該讀些有光明面的文章來振奮自己,那就是這期《科學人》的封面故事了。
三位美國科學家精算出只要花4200億美元,就能讓美國在2050年時,不必進口原油並能大幅降低碳排放量,不公義的戰爭就不會開打,全球升溫將被遏止,美國經濟又是一片大好。我們採訪部的李名揚為大家細說太陽能發電的原理,讀懂了才能評判這個新美國夢。台灣的空地不多、晴日也少,在這新趨勢中似乎利基很小,如何在無解中求解?請參考台灣大學黃秉鈞的新思維和大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