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缺席頒獎典禮,去年傳出二○○三年得主,伊朗人權律師伊巴迪的和平獎章已被伊朗政府沒收;更早之前翁山蘇姬、達賴喇嘛獲獎,也都遭到國家層級的強力反彈,得獎者始終都沒好日子過。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以一個民間組織,大行捋虎鬚之能事,經驗可謂相當豐富。
世界上有超過三百個和「和平」議題有關的獎項,唯獨諾貝爾和平獎受矚目的程度獨步全球,每年獲獎者所受到的關切,遠超過其他領域的諾貝爾獎得主,就連極具話題性的諾貝爾文學獎也自嘆不如。
它在牛津字典裡被稱做「最具聲望的獎項」(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prize),真是無比殊榮,但譽之所至,罵亦隨之;更何況負責提名作業的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過往紀錄並非完美無瑕,年年都有遺珠之憾。當然,也有人認為歷來上百位的得獎者,未必每個人都值得獲獎。
尤其懷疑論者,總認為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心懷不軌,甚至暗指委員會主席亞格蘭(Thorbjorn Jagland)是個政治野心家,疑似藉頒贈和平獎贏取個人聲望,從而為自己的仕途鋪路。挪威和平運動者漢福梅拉(Fredrik S Heffermehl)對諾貝爾和平獎向來意見頗多,甚至揶揄諾貝爾和平獎如今僅徒具「諾貝爾」三字,內涵已被「挪威國會和平獎」取而代之,和平獎映照出的光輝,恐怕是落在挪威的利益之上(挪威諾貝爾委員會成員由挪威國會任命)。許多衝著得獎者而來的杯葛、抵制,就在諸如此類的陰謀論中找到施力點。……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4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