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屆京台科技論壇在台灣盛大舉行,由於兩岸金融合作愈來愈重要,去(2009)年首度將金融議題納入論壇,今(2010)年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領軍,率領多達80位產官學界的專業人士,與台灣金融業互相交換經驗以及心得,霍學文直言,希望借重台灣的經驗,提升北京成為世界級的金融中心,目標影響全球金融體系,不難看出中國想在各產業均具領導地位的野心。霍學文表示,中國政府希望擴大人民幣境外業務範圍,認為兩岸可藉由人民幣建構平台,共同合作投資新興產業、綠色環保、金融產業等。他表示,由於這些產業均需要資金的挹注才能成長茁壯,強調金融業將是支撐中國產業發展的重要命脈,而台灣金融業經歷過大風大浪,在風險管理、從業人才均具有優勢,認為雙方可達到互補,「大陸強項是做大,台灣是做精」,台灣在財富管理與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均是大陸業者學習對象。
京台科技金融分會圓滿落幕。左起PE協會副會長何小鋒、三三會副會長許勝雄、京城企業協會會長衣錫群
平安保險 靠台灣人才壯大
北京市為中國的首都,同時也是重要的金融機關重鎮,北京金融工作局副局長粟志綱表示,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將總部設在北京,北京市占金融業資產高達60%,極具重要地位,金融工作局目標為提升首都的金融體系,金融產品朝創新發展,並向外輻射,提升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力度。霍學文亦表示,北京將發展成為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不僅是在銀行業,還包含保險、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民間投資,因此本次訪台,不光是與銀行業者接觸,也與保險、證券、創投基金交流、請益。
中國平安保險早在2002年即啟動「龍騰計畫」,吸引台灣保險業務人才登陸發展,公司在台灣從業人員所帶進的「Know how」,一路成長茁壯,因為台灣金融人員嫻熟保險業務,不僅是銷售技巧,包含保單的規劃也極具水準,因此,平安保險後續又開出極為優渥的價碼,向台灣保險人員招手,而平安保險在習得保險技巧後快速成長,目前已成為中國第2大保險公司,市占率僅次於中國人壽。
中國除了保險業是借重台灣人才,才能快速成長茁壯外,信用卡等消金業務也是在台灣從業人員西進下,才得以開拓市場,吸引客戶使用信用卡等消金業務。 隨著對岸金融業者的成長,對於向台灣同業學習的重點轉為中小企業融資,以及財富管理業務,其中的轉變,也可嗅出中國經濟後續將如2、30年前的台灣,人民想要自己當老闆,自行創業,使得中小企業逐漸冒出頭,另外,隨著經濟的成長,人民對於財富管理的需求也會增加。
陸資銀行 進步神速
雖然中國金融業未來將有更多的成長空間,但以兩岸金融開放程度觀察,其實台資業者受惠仍屬有限。中信銀法人金融部執行長陳佳文表示,依對岸金融法規,台資銀行登陸第1年僅能從事外幣存放款業務,而由於目前全球貨幣以人民幣漲相最佳,預料將抑制銀行客戶將人民幣轉為外幣存入的意願,認為台資銀行登陸後仍有一場硬仗要打。
另外,陳佳文建議台灣應向對岸爭取設立子行,他表示,依目前規定,台資銀行僅能設立分行,如此台資銀行便無法藉由子行迅速拓點,業務將受到限縮,且同家銀行的登陸分行年資是重新計算,例如中國信託在北京設分行滿1年,但另一家分行登陸年資必須重新計算,不能直接算已滿1年,台資銀行登陸發展勢必受限。
陳佳文表示,近10年中國銀行業者進步神速,他指出,10年前曾與中國招商銀行有往來,當時招商銀行資產與中信銀相當,獲利遠遜於中信銀,當時中信銀一年獲利新台幣100億元,而招銀獲利為10億人民幣,僅為中信銀一半,但在台灣金融人員西進,招銀開始擴展信用卡業務,獲利逐年成長,現在資產為中信銀的7倍大,獲利為中信銀的5倍。
※理財周刊53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2011台股獲利祕笈
◎封面故事>2011年台股大解密 Q1、Q4有高點
◎林建甫專欄>國債鐘:你我背的國債
◎房市觀察>正視房市泡沫化疑慮之警訊
◎理財學院>投資成功的合理條件
◎特別企畫>2011上班族理財大躍進-高房價下買便宜好屋
◎特別企畫>北中南500~800萬元社區特蒐
◎產業瞭望>台灣電子產業升級箭在弦上
◎產業櫥窗>借重台灣經驗 北京金融業邁向世界級
◎理財先知祕笈>台股請勿短視近利 還會再漲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3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