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3日,台灣經濟研究院交給經濟部工業局一份「亞洲政策研究計畫─動態情資通報表」,題目是「新加坡致力發展綠色能源」,並在文件重要性標上三顆星,代表中等重要等級。
這其實是台經院接受工業局委託的專案報告,主要是觀測亞洲國家值得注意的產業政策動態,即時提出報告。有人打趣形容,這有如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提供給白宮的國際情勢通報。
在綠能產業之外,新加坡多種定位和台灣類似,也在許多產業領域成為台灣愈來愈需留意的競爭對手。
例如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有機會成為外商前進大陸的前哨站、或大陸與國際接軌的橋樑,而同樣人口七成以上是華人的新加坡,也積極想在國際上建立類似的定位。
又如2010年台灣與大陸簽署ECFA後,台灣正積極展開世界招商活動,希望把外資引進台灣,這點新加坡更是做得比台灣好許多。
台經院副研究員呂曜志分析,和台灣、日本、韓國大力培養本土企業的做法不同,新加坡比較沒有這類「民族國家產業意識」,早已多年來專注於吸引國際上「有頭有臉」的大企業前往投資。
當前3大威脅已然浮現
積極進軍的電子、石化、服務業
積極搶人才、搶影響力、搶國際企業,新加坡目前已是東南亞的半導體、石化及金融服務業中心、亞太製藥中心、亞太煉油中心。展望未來潛力產業,目前新加坡也正密集布局生技、綠能、數位內容等,具有宏遠的企圖心。
過去台灣只關注新加坡的金融、服務業發展,很少留意到新加坡已是個亞洲的「產業小巨人」,對台灣多個產業造成愈來愈不可乎視的競爭與威脅。
例如國光石化與台塑六輕擴產等開發案,由於環評未能讓全民放心,因此困難重重。但是花園城市新加坡卻是逐步擴建石化產業。
「新加坡石化產品和台灣幾乎重疊,是很大的競爭對手,」年營收超過400億台幣的李長榮化工董事長李謀偉分析,新加坡的石化上、中游產業鏈完整,和台灣一樣,只差沒有石化最下游的化纖紡織、製鞋等產品,而且主要都出口到國外。
台灣的國光石化等大投資案遲遲無法動工,李謀偉擔心集團在台灣未來可能拿不到原料,正在積極尋找國外投資地點,今年以來多次到新加坡勘察,認真考慮要在新加坡設廠。
「台灣有許多世界第一的石化產品,社會卻不希望石化業擴大發展,」李謀偉很感歎。
據瞭解,另家大型石化業者長春石化,也準備到新加坡投資設廠。
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亞太研究副總經理、本身是新加坡人的高福材分析,不像香港全面棄守製造業,新加坡除了金融與服務業外,一直十分堅持要發展製造業,讓產業有「實質的產品」。
※延伸閱讀:
‧新加坡第一的秘密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12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