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08年美國次級房貸造成的全球金融風暴重擊,全球股市幾乎無一倖免,慶幸的是2009年基金績效從谷底緩步往上走,無論國外或海外基金幾乎都有3成左右的漲幅,到了2010年績效持續平穩。時序進入2011年,許多上班族仍陷於2008年的陰影,對於是否該進場投資不免還心存疑惑,雖然媒體與專家不斷灌輸「逢低買進」的投資策略,但真的能進場嗎?該如何開始基金投資?
媒體報導也會以受訪的基金經理人、投資顧問或理財專員等所說的為主,因此很多專業用語或是話術無形中讓投資人混淆了。所謂「要抓魚之前,就必須要先認識並了解魚。」在此提供基金最常見的行銷話術供參考,讓投資人更容易看懂基金投資資訊,做出最適合自己理財需求的投資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隨市場銷售話術起舞,只要確實遵守以下的投資紀律,要靠基金投資獲利其實不難。
明星經理人績效好
「金鑽獎的基金經理人跳槽了!我要跟隨他轉換基金嗎?」民眾普遍會相信明星級基金經理人的光環,但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認為,「明星經理人比較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不表示是市場最好的。」每一位明星基金經理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特質,曾經紅極一時的基金經理人,或許因績效好被高薪挖角,或許是當時大環境使得某類股熱門,而此類股基金正好是他熟悉的領域,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創造附加光環,萬一他跳槽了,正好產業輪動,類股走下坡,相對績效不佳,光環也會失去。因此,只要一開始選對基金和公司,基金經理人去留影響並不大,況且明星經理人除了天生的直覺和個人所下的苦功之外,背後的研究團隊也是相當重要的。
/建議:最好選擇經過空頭市場洗禮過的基金經理人,畢竟其操盤經驗較為豐富。
追逐市場熱銷基金
「報章媒體強打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嗎?」朱岳中認為,買基金不需追逐市場熱門產品,市面上推出的基金眾所皆知時,就會出現超買,此時就該準備回跌,因此有可能買到淨值最高點。「基金講究的是長期投資。」兩岸財經作家楊偉凱提到,通常時間愈久愈看得出實力,市面上推出的熱銷基金如果是新基金,投資標的股大多是過去3~6個月漲幅較高的個股,但相對未來下跌空間也會比上漲幅度大。
/建議:中長期的績效最能看出基金的體質,基金績效好壞,可從過去績效作為選擇標的評估,如要選擇新基金可以藉由一些報告評估標的是否有前景。
淨值低買了容易賺
常聽理財專員說:「淨值10元的基金比較容易賺錢。」一檔基金實際的投資績效,就是「基金規模÷受益憑證單位數」,如同一家公司的股票投資淨值是「股東權益(公司資本額及累計盈虧) ÷股數」。朱岳中表示,假設基金規模100億元,若發行10億個單位,等於一個單位淨值10元,倘若同樣10億個單位,100億元資金成長到200億元資金價值,一個單位淨值就變成20元,但同樣的發行淨值以10元開始,舊基金經過10年漲幅很多,淨值愈低買到的單位數更多,但淨值很難拿來作為投資與否的比較,因此,以基金淨值作為投資衡量點的觀點不見得對,買基金看的是績效,而不是淨值。例如國內基金淨值大都10幾元,但某檔基金淨值最高時有70元,投資人就會覺得其淨值高,其實這和基金成立時機與大環境有關,不一定淨值高就是高點,可能因成立時間久,有配股配息累積,所以淨值高。
就好比高價股雖然貴卻更會漲是一樣的道理,有些淨值高的基金雖然購買價格相對偏高,卻也代表它過去的績效經過市場漲跌的考驗,同時未來的獲利能力也具有相對的潛力。
/建議:同時參酌累計報酬率,而不要只以淨值為唯一考量。
獨鍾單一公司基金
有人說,把所有投資的基金放在同一家公司,一旦要轉換標的時,只需要轉換手續費500元,就不需賣掉基金重新申購,還得再付一筆申購手續費(大約本金的3%)。朱岳中認為,每一家基金公司的產品線風格不同,例如某家投信投顧公司基金風格是穩健保守,其拉丁美洲區域基金較其他公司同類型基金穩定,如果客戶屬性是穩定保守就符合需求,如果客戶是積極型,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另外,有些基金公司產品線不廣,例如沒有黃金種類的選擇,一旦客戶資產配置要搭配黃金就沒法完成,再者,理專可能會建議客戶購買銀行最近主打的某家基金公司產品。
/建議:以投資人投資屬性、需求及資產配置為主要考量。
長期投資才能獲利
常言道:「長期投資才能獲利!」其實沒有一定的答案,除了考量個別市場的特性與大環境趨勢之外,最大的變數仍是個人的目標設定。楊偉凱提到,假設是要作為退休後的老本,就要有長期複利效果的想法,將這筆錢運用資產配置的觀念,基本的核心要先配置完全,全球、平衡型或是長期表現佳的債券基金可列入基本部位,雖然收益不如一些衝得快的基金,卻能在市場不好時適時發揮防禦功能,這類基金可以長抱,但要隨時觀察趨勢調整配置比率。另外,有人問「是否要設停利及停損點?」過去定期定額投資話術常告誡大家「短期不要賣」,導致投資人認為定期定額只需要買進,不需要賣出,此觀念必須調整。
/建議:定期定額雖然不必考慮進場時點,但一定要適時獲利了結,才算賺錢。
新台幣計價沒有匯損
對基金投資人來說,在投資海外基金時,計價幣別關係到贖回時換算匯率的獲利或虧損風險。朱岳中表示,有些基金重新包裝改用新台幣計價,藉此消除投資人對匯率風險的隱憂,但其實是用新台幣轉換當地貨幣投資,贖回是照當天匯率再轉換為新台幣,反而風險更高,一進一出匯損可能更大,建議不妨開設外幣帳戶。
/建議:海外基金會有匯損風險,計算報酬時需列入考量。
※理財周刊539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歐美資金大竄逃 新台幣匯率跟著韓元
◎封面故事>結合兩岸市場 中概內需股將爆發
◎林建甫專欄>網購商機 銳不可擋
◎關鍵趨勢>投資市場財富重分配 明年將是關鍵年
◎解碼房市>豪宅稅暴利稅 能否壓抑高房價?
◎特別企畫>2011上班族理財大躍進 基金獲利術
◎特別企畫>投資基金前不可不懂的11大迷思
◎生活大櫥窗>飯店商場開幕秀 年節商機搶得兇
◎投資趨勢>貴金屬可為2011投資大計
◎理財先知祕笈>台股懂動心忍性 才有錢途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3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