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0年的台灣現代詩壇的回顧,應該要從出版現象的繁花盛景談起,然而在搜集與整理資料時,卻發現今年台灣詩人的凋零情況格外令人嘆息。
中青輩詩人羅葉在一月十七日過世,享年四十五歲,前幾年由國藝會補助出版的詩集《病愛與救贖》便成了絕響;前行代詩人秦嶽於五月二十二日辭世,享壽八十一歲,老「海鷗」的成員之一,翩然飛逝。罹患帕金森氏症多年,近年來在多種詩壇盛事的場合裡,仍見他堅毅身影的詩人商禽,於六月二十六日因併發吸入性肺炎而過世,享壽八十一歲。屬於商禽的那個超現實的年代與作品,在2009年印刻出版的《商禽詩全集》有完整的拼圖。接下來是可怕的九月,《杜十三主義》剛宣告一種「杜十三主義」的成形,這位被稱為「台灣跨領域的先行者」,卻因宣傳新書赴南京演講,九月十五日因心肌梗塞病逝於南京,享年六十歲。話題不斷的超現實老詩人周鼎,在九月二十三日辭世,享壽七十九歲,他終成「一具空空的白」,得以「躺成他所喜歡的樣子」。《笠》詩社同仁,直率而激情的黃樹根,九月二十七日辭世,享壽六十三歲,曾經慷慨的說出〈讓愛統治這塊土地〉和〈台灣悲歌〉,現在樹根歸返土地。
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生之常情?這些遠去的詩人還是令詩友們掬淚哀痛,大家紛紛以書寫來修補心情。隨之而來的悼念文章,訴不盡詩友、文友們熱鬧相聚、義氣相挺的軼事。寫詩,似乎不只是個人的事,深富集團性格,尤其對前輩詩人而言,他們喝酒、高談闊論、辦詩社詩刊、相互提攜和切磋、彼此相挺出詩集。這個現象在詩特別顯著,楊宗翰剛在《文訊》301期發表一文〈集會結社之必要〉,他說:「面對周遭的狐疑冷漠,主動聚集結社、互相擁抱取暖,便成為保存私密/詩密的必要手段。詩社/詩刊的興衰生滅,遂成建構台灣現代詩史的便捷途徑」。一位詩人的動靜,常可帶出背後的集體性線索。這是一個良性的互助網絡,團結力量大,如同武俠江湖的門派,合體擺陣的功力遠勝於單打獨鬥,然而詩人是否容易被歸納、化約?全真七子與丘處機,相信都各有天地。
2010年出版的詩集裡集團性與經典化的現象值得關注。門派練劍,一起寫詩,有些一起革命,然後一起出版,具集團性的詩集頗為搶眼。「笠」詩社推出重量級的選集《重生的音符──解嚴後笠詩選》,收錄三十二位詩人作品。本土發聲,海外也在定音,由「白馬社」詩人周策縱等人歷時四十幾年編選,詩稿由美國開始收集,最終在台灣出版的《海外新詩鈔》,收錄自我放逐海外的知識分子(如徐訏、艾山、夏濟安、周策縱等)持續創作的作品,意欲創造出大陸、台灣兩派以外的「第三個新詩中心」。相對於此種版圖思維,中新生代的結社出版品,紀念性與搞怪性成分居多,如卡魯、季至柔、吳秀等著《即景──台大現代詩社2009社員作品選集》;千島詩社同仁著.楊宗翰主編《千島世紀詩選》;夏宇、鴻鴻、零雨、陳克華、于堅、楊小濱等人的《妖怪純情詩》(《現在詩》第八期)。不過,以「現在詩」為例,「『現在詩』勇於冒犯詩寫作與詩閱讀的成規,以混淆、擴大創作界限為榮,並且不斷邀請國內外傑出創作者共襄盛舉,實際參與編務」的成立宗旨背後,所累積的豐沛創作能量,結集出版,廣告文案裡仍可嗅聞出「界線」和「認同」氣味。「『現在詩』歷年所出詩刊,均引發廣泛討論,特別在追求文本樂趣的讀者心目中,占有無與倫比的地位──」(以上兩段文字引自《妖怪純情詩》內頁介紹)。結社與歸屬,出版與影響,文學的傳播很難完全的無辜無求,結社─書寫─出版,便是一種索求發言位置的行為,發聲便期待迴響。
此處並無意批判,權力與政治也言之過重,筆者想說的其實是,書寫,不管有意或無意,都正朝向「經典」邁進。「經典」何以成為「經典」,不正因為迴響熱烈、影響力深遠?因此,出版之必要。
2010年有幾本詩集「重出江湖」了。1999年熱鬧選出「台灣文學經典」,共三十本,詩集占了七本,今年有兩本重新出版,絕世武功再現江湖:周夢蝶的《孤獨國》(收入《周夢蝶詩文集》)和亞弦的《深淵》(收入《亞弦詩集》)。周老在印刻出版的《周夢蝶詩文集》將舊的、新的、發表過的、逸稿、詩作、非詩作全部網羅,亞弦雖仍是一本走天涯,這一本卻是永不老朽過時。同樣以蒐羅整理心態出版的,還有李魁賢,秀威資訊科技一口氣出了他的九本著作(六本詩集、一本論述、兩本譯詩),將新舊著作完整呈現。此外,如楊牧的合集《楊牧詩集Ⅲ》、蔣勳《多情應笑我》、向陽《十行集》、莫那能《美麗的稻穗》、沈志方《結局》、陳黎《陳黎詩選:1974-2010(增訂版)》等,都是改版重出。這些詩集的重出或多或少道出詩人對自我或讀者市場的再次肯定。
至於不是重新出版,也帶有「經典化」意味的有,年度選詩(《2009臺灣詩選》)和詩人精選集。今年新地文化藝術出版的有《陳義芝詩精選集》、《王潤華詩精選集》、《鴻鴻詩精選集》;台灣文學館的「台灣詩人選集」推出的有杜國清、黃勁連、莫渝、蘇紹連、陳鴻森、馮青、郭成義、羊子喬、李勤岸、利玉芳、陳坤崙、沈花末、渡也、陳義芝、蔡秀菊、李昌憲、陳黎、向陽、林央敏、陳明克、焦桐、劉克襄、林盛彬、路寒袖、張芳慈、許悔之等人的詩選集。可以想見,這些選集將是未來文史研究者必備的研究素材,也可從選人與選詩之間,窺測未來「台灣現代詩」的視野樣貌。
※延伸閱讀:
‧經典重出江湖 (下)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十二月號314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