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強欺弱的霸凌行為,已成為校園安全的重要事情,所以公部門、校方、公民社會與媒體,都應發揮自身影響力,正視與積極防杜,讓校園霸凌事件減到最少,還給校園一個乾淨無暴力的空間。
最近校園霸凌(bullying oncampus)的新聞不斷,引起社會各界關注。霸凌一詞是從英文bullying而來,指的是恃強欺弱的行為,而恃強欺弱者,或是惡霸,英文叫bully。
校園霸凌卡通與真實相仿
美國也有校園霸凌,從很受歡迎的卡通《辛普森家庭》(TheS impsons)就可見一斑。卡通裡霸子(Bart)與麗莎(Lisa)所就讀的小學裡,就有4個小壞蛋:Nelson Muntz、Jimbo、Kerny以及Dolf,尤其是Nelson,平常除了嘲笑別人外,更是到處欺負同學;另外一個卡通《南方四賤客》(South Park)裡,主角之一的Eric Cartman也可算是校園的惡霸。
在台灣很受小朋友歡迎的卡通《哆啦A夢》,雖然內容十分有創意,也滿適合闔家觀賞,但是主角之一的胖虎,也是個人盡皆知的校園小霸王,卡通裡胖虎的行徑,通常也讓陪同孩子一起看的家長搖頭,只不過胖虎最後都會得到懲罰,讓家長鬆了一口氣。
如果以為校園霸凌只發生在國中小階段,那就錯了。傳統的恐嚇、欺負弱小、暴力相向的霸凌,其實發生在社會上每個階層、每個角落。欺負弱小或許是人的天性,有人天生懦弱膽小,所以才讓他人有可乘之機,但是校園霸凌是特別嚴重的問題,因為原本應該是教育工作第一線的校園,竟然出現種種強欺弱、大欺小的誇張行為,讓人懷疑師長們到底有沒有在教導我們的下一代?
今年9月,美國一位13歲的初中生Seth Walsh在自家後院的樹上上吊自殺,原因是受不了同學在學校對他的霸凌行為;9月22日,18歲的紐澤西州Rutgers大學生Trevor Clementi,也選擇在通往紐約的喬治華盛頓大橋跳河自殺,結束短短的一生,原因是因為兩名同學將他是同性戀的私事,公布在臉書(Facebook)上,讓他想不開。這兩起事件,同樣引起美國社會的注意,短短的時間內,美國校園霸凌的案例不斷出現在美國的媒體上。
網路霸凌 數位虐待傷害大
離開校園,或許拳頭相向的暴力減少了,但是我們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有人的裸照被同學故意貼在網站上、性愛影片被前男友放在網路讓網友觀賞、被同事以e-mail或是手機簡訊,散布不實的黑函人身攻擊辱罵,或是隱私被同學公布在網路上,這些都是網路時代後才出現的霸凌行為,英文也出現Cyber bullying(網路霸凌)這個新詞。
網路霸凌指的是個人或是團體,利用資訊與網路科技,故意去傷害其他人的惡意行為,這些行為尤其容易出現在年輕族群之間,因為他們對於網路的使用比老一輩嫻熟。網路霸凌的行為也引起注意,美國也有團體發起立法規範這些不正當的惡意行為。
網路霸凌其實就是一種數位的虐待(digital abuse),或可說是電子霸凌(electronic bullying),因為這些必須藉由影片、電子郵件、手機簡訊等網路科技,故意去傷害、騷擾、威脅、羞辱他們想整的人,當被害者知道後,後果往往來不及挽回,隨著網路的傳送,全世界都知道、收到、看到這些資訊了。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學生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
停止霸凌 推數位人權法案
或許散發這些傷人資訊的人,只是想開對方一個小玩笑,但是小玩笑跟玩過頭之間,往往只存在著一條很細的界限,一不小心就可能越線,因此美國的MTV頻道,最近也發起A ThinLine Campaign,要對付這些網路霸凌,MTV頻道提供許許多多如何防範網路霸凌的方法,鼓勵青少年分享個人被霸凌的故事,也希望網友們一起協助推動第一部「數位人權法案」(DigitalBill of Rights)。
MTV頻道也在蘋果電腦的網路軟體商店推出一款名為Over the Line的軟體,使用者可以對軟體內容中的霸凌故事進行評比,決定這些案例是否太超過或是不算霸凌。一旦這些案例被多數網友認為是太超過了,專家諮詢服務與可能的解決方法都會被提供,只不過這個軟體目前只適用於iPhone、iPad,以及iPod Touch的使用者。
無獨有偶的,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也正在發起「大聲說出停止霸凌」(Stop Bullying: Speak up)活動,在網站宣導如何讓霸凌行為在校園裡被制止。
根據估計,美國中小學的學生,約有75%到85%都曾在校園內親眼目擊霸凌事件的發生,台灣校園也存在著霸凌行為。
校園本該是學生求學的單純環境,惡霸橫行校園,讓家長怎麼放心讓孩子去上學?除了政府單位外,民間強大的公民社會,以及媒體都應該扮演積極的角色,讓校園霸凌事件減到最少,還給校園一個乾淨無暴力的空間。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友情推薦:蓮合國
http://lotus.formosamedia.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