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本質 happy or sad?
指孩子一天中表露於外的情緒,是屬於正向的(友善、快樂、笑臉)或負向的(即不友善、不快樂、臭臉)。若寶寶還小,無法用言語表達心理的感受但已經能分辦喜、怒的情緒時,爸媽可以提供笑臉貼紙或哭臉貼紙給寶寶使用,並製作表格,以一天二至三次使用貼紙的方式紀錄寶寶的心情起伏。或直接用相機拍下孩子各種不同的表情,包括開心、生氣、緊張、期待、悶悶不樂等,列印出來之後讓孩子自己選擇今天的心情後再剪下,貼在日記本上。因為是寶寶自己的表情,所以更能夠詮釋當下的心情。若寶寶再長大一點,家長也可以準備一本空白的小冊子,讓寶寶以畫畫的方式表達心情,像日記一般記下心情筆記。
*情緒本質好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情緒本質好的孩子,處事態度樂觀,笑臉常開,帶給身邊的人愉悅的氣息,但家長應避免忽略孩子真正的心情,不能因為孩子總是笑嘻嘻的就少了陪伴和交流、分享。再者,孩子遇到的困難,家長也需陪伴、共同面對,以免孩子遇上無法或無力處置的問題時而大感挫敗,以致情緒低落無法回復。當然,笑口常開的孩子比較受歡迎,接觸的對象也較多,家長應提醒並指導孩子建立危機意識,以防在父母無法陪同時,受到侵犯或傷害。
*情緒本質不好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情緒本質不好的孩子,常出現負向表情,有時會造成別人誤解為難相處、臭臉王,故要常提醒孩子笑,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微笑的習慣。
感覺的表現
也就是敏感度。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常表現於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上。除了生理上的感覺之外,還有察言觀色的能力,教育學家稱之為「社會覺」。
*敏感度高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對周遭事物相當敏感,有些時候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太緊張,父母應多與分享他的感覺。若是社會覺較強的孩子,可以很靈敏的察覺到父母的情緒轉變,當父母臉色凝重時就會安份的做乖寶寶,以免變成出氣筒而受到波及。有一說法是「視覺型小孩」,指的就是孩子對於形體、色彩、畫面比較敏銳,但對於抽象的文字或邏輯可能就比較遲鈍。
*敏感度低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神經很大條或像沒有神經似的,而有「神經跟水管一樣粗」的說法。這樣的寶寶不會看臉色,非把別人惹毛了或受到處罰時才有所驚覺。有於敏感度較低的孩子,家長應加強其各項感覺反應訓練,雖然與智力高低無關,但能提昇其未來學習能力。
堅持度 固執or妥協?
指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時,因外來的阻礙或困難時仍繼續維持原來的活動或放棄的程度為何。
*堅持度高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在學習上碰到挫折不易放棄也相對固執,硬是要靠自己把事情做完,但也容易養成事物做好但不要求完美的習性。雖然做事堅持到底很重要,但應判斷其合理性,若不合理的,如:。
*堅持度低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小時候隨和好帶不固執,但面對挫折時卻容易妥協喊卡,處事態度上也會往容易、困難度低的方向前進。父母應協助寶寶遇到困境時與其規劃分段並提供解決困難的成功經驗,鼓勵是寶寶碰到問題時最大的支柱。
反應強度 強烈或平淡
孩子對內在、外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反應強者,其喜怒哀樂及需求很容易被覺察;反應弱者則常不被注意及知覺其需求而忽略,甚至連當下的情緒都不為人知。一樣米養百樣人,受到同等的刺激時,不同的孩子,反應可能差了十萬八千里。若是把反應強度表現在肢體動作、語言或情緒上,有的孩子對爸母又親又抱,但有孩子看起來卻很冷漠。並不是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有壞這麼明顯,而且孩子在表達的形式上,強度有所不同罷了。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有些孩子在生氣時會拳打腳踢、撞牆或傷害自己以引起注意,而父母應有一致的教養態度,孩子才會改變亂發脾氣的習慣。同時家長也不應隨孩子的情緒起舞,跟著孩子的心情起起伏伏,應訓練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緒反應弱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這樣的孩子較少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許當下的心情非常激揚或低落也不易察覺。所以家長需幫助孩子養成表達情緒的能力,開心的事應該與人分享,若有不舒服的事或感到壓力、不適,更要協助表達出來。
注意力分散度 專心v.s.分心
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干擾而受到影響,如:聲音、光線、人、事、物等,所改變或中斷他原本正在進行的活動。
*專注能力強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常常因專注在自己的活動中而不回應,而有視而不見的說法。專注能力太高的孩子,因太過專注而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做他想做的,看他想看的,以致於對外在的事物反應不敏銳。如果是這樣,則要提醒孩子多留意周遭發生的事物。
*易分心的孩子的孩子 家長這樣做
學習上則很容易分神,聲音有人講話就轉頭去找聲音的來源。父母應降低分心之刺激物,如:吃飯的空間應只有餐桌、餐具和食物;學習的空間不應出現玩具或電視,盡量在學習上多提供一對一的教學或分段的學習。
這九大氣質的交互影響、作用,呈現出每個孩子的特質,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當父母了解、觀察、評估孩子的天生氣質後,即可為孩子量身定作最適合的教育方式,也是「因材施教」的方針。但天生的氣質並無好壞之分,只是在於生理特徵和智力個別差異之分,或程度上的不同,也會因所遇的人事物不同而有不同性質或強度的反應。而了解孩子的氣質,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順著孩子的氣質發揮,家長更需要提供協助、輔導、耐心與鼓勵,這是父母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的事。
黃玉琪
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
曾任新竹縣新湖國小特殊教育教師
現任臺北縣永和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
※延伸閱讀:
‧父母必知的九大氣質(上)
【更多內容請見2010年12號媽咪寶貝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