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失業率降到了4.92%的歡喜數字(11月份更降為4.73%),整年度經濟水位也重返21年來不曾再出現的兩位數成長率。金融海嘯後,行政團隊振興經濟的作為,似乎功效大奏,也讓海嘯發生時的緊張氣焰口氣大鬆。
然而,在野團隊以「通靈政府,比預言家預言還準?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來暗諷與質疑行政院長吳揆以官位掛保證的5%門檻魔術數字,認為美化、假象的層面居多。
最近,參加了好一些圍繞在此「兩位數經濟成長及新低失業率」的談話性節目,參與對談的來賓,顯然對此兩數字的解讀「南轅北轍」。有人大喜此兩數字的成功到來,並對執政團隊信心飽滿,因此展望來年經濟,將會有更持續上衝的力道。另一派財經觀察家則反倒質疑亮麗數字背後的真實性,認為之前為了因應金融海嘯所釋出的多項「虛」、「短」勞工數額,是美化包裝、創造假象,造成真實「失業率」失真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認的,2008年最後1季,當國家元首認知到台灣當時的失業窘境時,隨即因應釋放出許多「虛效應」、「短效應」的短期就業勞工。拜其所賜,去年我隨身左右的,也多了一位甫自大學畢業但求職失利由教育部補助方案提供的國科會助理。回想起來,2009年可謂是求職最為慘澹的一年,當時畢業的研究生,無一能順利就職。
此一時、彼一時,一年多光景,市場急速反轉,最近各家人力銀行公布了一些就業數字,出人意料的發現就業市場嚴重出現「事浮於人」的人力短缺現象,不啻多個行業可「一人多位」(保險業31:1、不動產房仲業3:1、金融業2.5:1……),就連高階人力也出現1.5:1的每人可尋得1.5個轉換跑道的高階機會。
上周被記者採訪問到「兩位數的經濟成長,人民是否感覺到?」在強調「庶民經濟」的今日,顯然的,國家經濟成長的亮麗數字不是最重點,要讓民間深刻感受才是重心。當下,「無就業復甦」(jobless recovery)的景象已然解決,唯受之前「虛」、「短」效應短期勞工及2.2K就業方案之影響,顯然「工作貧窮」(working poor)「窮忙族」的低薪市場仍為「庶民無感」的重要問題。
我對記者問題的回答是,「目前沒有,但景氣有其『落階』(time lag),今年民間私部門投資(I)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很大,設新廠、開新工……,待企業部門的獲利展現,自然回饋員工,加薪、紅利……,如此則『庶民』將有所感;明年再待『庶民』荷包膨脹,消費信心增加,則家計消費(C)的擴增將再度推升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因此我認為此時的「無感復甦」(feeless recovery)應屬短暫,2011年股市萬點應有可期!
※理財周刊540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大缺料 引爆法人布局
◎封面故事>外資著墨PCB 長假過後具爆發力
◎社長的話>兩位數經濟成長及新低失業率
◎房市觀察>台北市房價只漲不跌?
◎每周發燒基金>受惠貨幣政策寬鬆 中小型基金表現佳
◎特別企畫>【薪水就能致富】系列五 聰明買對保險
◎特別企畫>10大保單省錢術產業
◎焦點人物>謝文恩鑽研作手操盤 掌握時間轉折
◎國際債市>2011景氣步步高 信用債市受惠多
◎理財先知祕笈>台股跟對方法 視野廣 心情穩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4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