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12月26日,2007全國心靈問卷大調查公布記者會
12月26日,天氣清朗如春。屋外竹林搖曳,小法師們來回走動,我坐在市長官邸演講廳,好似回到古代道場。在這裡,靈鷲山的開山和尚心道法師,資深媒體人黃肇松、梁永煌,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石曜堂,學者余安邦、林安梧,六人齊聚共論「台灣的心靈白皮書」,或許是走過台灣發展的各階段,苦過也繁榮過,前輩們聊起政經不安所引起的心靈困境,反而能從中感受到庶民心靈的潛藏活力。
不安的年代是重返心靈的契機,余安邦回想,過去認定的「幸福感」,經濟非主因,而是對社會的信任感夠不夠,感受到被關懷的機會多不多,他思考要如何運用社會的力量,凝聚照顧系統,讓沒有固定家的人,也能延伸家的感覺;他舉例說,他的太太加入一個社區社團,連續兩年幫助問題孩子尋找與家的連結,也因此為彼此創造出一個「活出生命感」的空間,而這種人群的連結力也是幸福的重要泉源。
而不安的年代,宗教也成了安慰人心的力量,此刻法師的出席別有意味。法師開示:古老的宗教是吹不斷的老松,不似新興宗教不長久;宗教的目的,生生世世相同:人如何自處在自己的生命裡,而且服務他人;宗教讓我們回歸生命的起點,不貪欲,即快樂;順應資訊,即慌亂;「心清靜,世界清靜,一切諸法都是由心,心管住了,世界就定了。」
我望向屋外,樹的影子在沙地上緩緩搖曳,微風灌入心底。「一切諸法都是由心,心管住了,世界就定了。」老祖宗不變的心法,或許才是金剛不壞的真言吧。走過心靈白皮書,我走進咖啡館思索未來,在M型社會的相對剝奪感下,除了不忘心靈沉靜之外,還有哪些實踐場呢?迷人的爵士樂聲流洩而出……,算了,騷動就留滯窗外吧!
《全國心靈問卷調查結果》
*整體滿意度:對過去一年的生活感到滿意(62%),其中70%最滿意「家庭」,51%最不滿意「經濟收入」。另外,國人最討厭的身分依次是政治人物(56%)、罪犯(21%)、媒體人(9%);不負責任是討厭的主因。
*幸福感:75%選擇「家人平安健康」是最幸福的事情;40%對「公眾人物不當的言行」最容易感到生氣。
*時代價值:「自私」、「冷漠」、「投機」等負面的時代價值占74%;「勤奮」、「踏實」等正面價值不到26%。
*生活壓力壓力事件:經濟問題(37%),工作問題(19.3%)。
*家庭調查:50%與家人相處時,最常從事的活動是看電視、聊天、在家吃飯……;63%認為家庭最重要的是信賴感和安全感。
*生命信念:最貼近生命信念:一分耕耘,一分收穫(54%)。
(調查單位: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自民國96年10月29日至11月12日,針對十八歲以上的台灣民眾電訪,有效樣本1071位。95%的信心水準,抽樣誤差正負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