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到處擠壓台灣的目的,無非是拿來向西方列強耀武揚威;所以台灣其實不必以退讓主權來向中國交心,適度的僵持才能符合雙方目前的戰略需要。更重要的是提升台灣的競爭力,讓台灣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小國的掌舵者。
前些日子看到幾位學者在電視上討論「一中三憲」及「一中歐盟」的可行性。即兩岸各有各的憲法是為「一中二憲」,然後又把雙方簽訂的各種協議視同兩岸共同的憲法是為「一中三憲」,形式上成為類似歐盟各國平等卻又共同遵守協議的模式,而達「一中歐盟」的概念。
與會者中,有人鐵口直斷,中國連「一中二憲」都不能接受,怎麼可能接受「一中三憲」遑論「一中歐盟」。有人則以歐盟歷經艱難終於修成正果,現在連土耳其都想爭相加入為例,認為「一中歐盟」可以成真。
擠壓台灣 中國階段性戰略
要討論「一中歐盟」是否可行,應先探究目前中國一天到晚以「台灣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為由,以「反對台獨」為詞,否定台灣的主權,到處「擠壓台灣」的行動真正原因為何?
平心而論,台灣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沒有獨不獨的問題,尤其是1996 年台灣透過法律,由現有的人民直選總統的行動更使這個主權的獨立性兼具法律形式與實質意涵。台灣目前的困境是「如何獲得世界各國法理上的承認及對應的參加國際組織的權利」,而這個障礙全部來自中國「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戰略,然後藉其影響力,不讓別國給予台灣的主權法理上的承認,這是問題的症狀。
客觀事實顯示,馬英九的「親中媚中」政策,中國並沒有因此而不在國際上「擠壓台灣」;反之,民進黨「堅持台灣主權優先,堅持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的政策,中國現在也開始積極與其搭線。足見中國「擠壓台灣」與「中國不會接受台獨」無關。或許「擠壓台灣」是中國對抗西方國家的階段性戰略,並非其中心信仰內化出來的行動,所以「一中歐盟」是可實現的,茲說明如下:中國自古自以為是「世界之中」的大國思維,歷經近兩百年西方列強侵略的壓抑及1949 年建國後近50 年的「韜光養晦」,如今國力漸強,中國不但急思要扳回面子,甚至要連本帶利從西方列強身上拿回來,為的是讓世界知道,中國才是「世界之中」,中國理應是世界盟主。這部分我們可以從中國在很多國際場合逞強出頭,甚至蠻不講理可以看出端倪。然而,客觀事實顯示,中國目前還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強,但是把「擠壓台灣」拿來向西方列強耀武揚威綽綽有餘。於是「擠壓台灣」成為中國的階段性戰略。一旦中國自我感覺真的是世界盟主,自我感覺能夠恣意騎在西方列強的脖子上了,「擠壓台灣」的階段性戰略才會結束,兩岸的「恐怖平衡式的和平」才可能結束。
啥都可能 也無簡單的事情
中國真的會做這種改變嗎?一位長期在中國經商、熟諳中國價值體系及思維邏輯的老外搬出他的「Golden Rule In China」,在中國「Everything is possible,Nothing is easy」,他並以中國一夕之間放棄馬列主義的經濟基調,從計畫經濟180 度掉頭走向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為例做佐證。
當年鄧小平為了安撫及拉攏民心的政治需要,為了保住被文化大革命破壞得千瘡百孔的中共政權而提出改革。他把馬克斯及列寧拱上神桌,讓「萬惡的資本主義」走入中國,讓「萬惡的階級敵人」走入生活,這個180 度轉彎驗證了在中國「Everything is possible」的說法。隨後,當權者及其第二代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中獲得實質利益,大夥開始像上了癮似的,於是江澤民又把它深化,並推出一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說辭,向社會大眾解釋並非資本主義優於馬列的社會主義,而是資本主義只是邁向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藉以掩飾其背離社會主義的尷尬。這部分說明中國人好面子又要裡子的本質,這也佐證了僵硬真的只是為了政治需要,甚至只是為了個人利益的需要。將來中國領導者為了政治需要,甚至個人需要,承認台灣的主權時,他們也會編出一套論述的。
此外,很多時候中國官員讓人感覺「意識形態僵硬、政策僵硬、不容易打交道」,其實這僵硬的背後是很空虛的,僵硬很多時候是用來構築與對方交流的障礙,藉以掩飾其內心並沒有一套真正的價值或哲學體系在支撐。這些會讓您感受到在中國「Nothing is easy」。
明白這些道理,台灣其實不必以退讓主權來向中國交心,適度的僵持才能符合雙方目前的戰略需要。台灣人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用您神聖的選票選出一個能深刻了解中國價值體系,有能力提升台灣的競爭力,讓台灣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小國的掌舵者。
【完整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