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建立在矛盾上
美中領袖高峰會落幕,歐巴馬與胡錦濤兩人過招,在經貿、軍事、台灣與人權問題數度交鋒,被美國多數民眾視為強權的中國,顯然已在區域事務上超越美國的決定權。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陸委會副主委的淡江大學戰略所教授林中斌特別在《新新聞》發表評論,就美中兩國過去一年的互動,以及未來兩強關係做一回顧與展望。
以下是林中斌口述之評論:
解讀三方關係 須先釐清盲點
這次胡錦濤訪中,引起美中台三方許多討論,但實際上,在討論胡錦濤訪美對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影響上,西方與台灣都有盲點,要先釐清。
西方的盲點在於,中美會面前就先認定胡錦濤是弱勢領袖。由於國家總理溫家寶在出席哥本哈根會議時的態度溫和、美國國防部長蓋茲日前提及殲二十試飛,胡錦濤似乎不知情,再如觸及台灣問題時胡錦濤的低調,強調和諧等,都讓西方觀察界認為胡、溫兩人權力已經弱化,壓不住底下的強硬聲音,政局呈多頭馬車。但是熟悉大陸政體的人都知道,胡錦濤若非得到國內的支持與共識,是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低調以對的。
至於從台灣內部看中美關係也有盲點,台灣解讀中美關係多數認為中美矛盾擴大,兩方勢必衝突,好戲還在後頭。其實,現在中美雙方領袖都體認到「共同利益大於矛盾」。目前國內祇看到中美間的矛盾,比如人民幣升值;但人民幣問題到了今年,美國已超越升值,轉而要求中國開放市場,展開另一層次的合作,因此我要特別強調美中的「共同」利益。
美國如今面對的是更嚴峻的情勢,因為美國經濟下滑,負債達到一‧四兆美元。此外,從眾議院通過取消醫療健保改革案到國會議員遭槍擊案,都顯示出美國國內政治兩極化,已經引起政黨對立和社會矛盾。此外,軍事預算的削減和懸而未決的阿富汗問題,也使美國內部情況愈來愈不樂觀。……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4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