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洪澇損失慘重,但澳洲人的表現,令人動容-全部政府、非政府組織、其他社會資源都立即動起來救災,動得快、有組織、有制度、有次序、有效力。這絕對是一個有能力又優秀的國家的表現。
2010年底到2011 元月,下了不少雨,昆士蘭首都布里斯本的最大水壩Wivenhoe Dam 終於灌滿,解除了2005 以來嚴重的長期旱災(2 年前水位曾降低到16%的危險線),可供布市200 萬人用水5 年,大家興高采烈。
雨下個不停,還越下越大。元月12 日,有人開始擔憂。不過,布里斯本於1974 年經過有紀錄以來最大水災、1985 建了Wivenhoe Dam 以後,很多人(包括我)認為應可應付類似災難,而有輕率之心。
元月10 日,打開電視,突然看到Toowoomba大街被洪水猛獸吞食的鏡頭,洪水沖走一輛一輛車子,像玩具車,沖倒、沖走大樹、橋、行人、住家、家具、店面,都像紙糊的,被沖得分崩離析,面目全非,令人看得怵目驚心。
瞬間的內陸海嘯 災情慘重
Toowoomba 在布里斯本西125 公里,位於澳洲有名的Great Dividing Range(大分離嶺)的山脈間,海拔700 公尺,是澳洲有名的花園山城,退休族的最愛,每年9 月的花節,美得令人陶醉,吸引無數觀光客。
我在布里斯本住了40 年,元月10 日看到的「大水沖倒龍王廟」的駭人情景,是夢裡想都不會想到的畫面。
2010 年底,Toowoomba 已經下了豐沛的大雨, 元月10 日前又下了250 公釐的雨量。這些連月豪雨, 從各山嶺匯流成洪水, 先沖垮Toowoomba,再急速瘋狂流過昆州數萬公頃的蔬菜及水果生產地,沖破河岸,成汪洋大海,完全淹沒了沿途的小鎮等,然後流入Wivenhoe Dam,突破大水壩的極大容量後,於12~14 日兩天,淹沒了大半的澳洲第3 大城布里斯本(人口200萬)。估計,約有75 億噸的洪水(等於15 個雪梨海港),沖下布里斯本周圍地區。同時,離布里斯本40 公里的西邊大城Ipswich 的河流系統也氾濫成災,災情慘重。布里斯本北部、西北部的澳洲第二大河川系統則於日前發飆,大雨狂下,大河狂流,把昆州第二大城Rockhampton 及周邊城鎮,沖得支離破碎、慘不忍睹。一共86 個昆州大小城鎮被無情洪水沖垮,災區總合約80 萬平方公里,占昆士蘭全州2/3 的土地,等於法國和德國的面積、台灣的22 倍。到17 日為止,已有20 人死亡、11 失蹤,是澳洲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水災。不同財經專家估算不同,保守的估計財物損失約100 億澳幣(約3 千億台幣),有人高估為130 億澳幣。
昆士蘭是澳洲、也是世界主要煤礦、農產品產地。專家預估,這次水災將使澳洲2011 的GDP減少0.3~0.6%之間。布里斯本有11,900 住家及2,500 商店被完全淹沒,14,700 住家和2,500 商店被部分淹沒。未來幾年重建布里斯本的經費大約需要200 億澳幣。
昆州警察總長Bob Atkinson 說, 這次大水災像是「瞬間的內陸海嘯」(instant inlandtsunami)。說得真神,已成通用名詞。LockyerValley 的市長 Steve Jones 比喻說,,「假如你投下一顆原子彈,你也不可能分辨兩者的不同。」
彷如戰後的廢墟 滿目瘡痍
因切身經驗,我對這次昆州水患印象最深刻、感受最深切。年輕時在台南經過八七水災,但家住牛山,沒受害。1974 年布里斯本大水災,家住小山頭,也沒受害。4 年前,年紀大了,離昆斯蘭大學附近的小山上、150 多坪的3 層樓家,太大,又有游泳池,住起來很累,故搬離,住入更靠近昆大的布里斯本河邊公寓,馬上愛上這條大河。
因小公寓(30 多坪)在河邊大樓的8 樓,不怕水淹。1 月12日清晨1 時,水淹到地下停車場,還不怕,因為我的2 個車庫在第1 層樓(ground floor)。晚7 時,吃完飯,坐在陽台看大川東流,正嘆壯觀,有人敲門。原來是救災人員,說情況危險,可能被困1 周、無電、無電話,要我們撤離。
我們包了幾件換洗衣服,下樓,水位已逼近1 樓大門。1 艘登陸艇把我們(還有10 多位鄰居)在夜色中載到大學旁,再由警車把我們1 家3 口載去小山坡上我女兒家。
1 月15 日,大水退了,我和牽手下山探水,走到河邊,發現大樓水位已退到地下樓層,決定回家住,並開始清理被淹水(約半公尺深)的車庫。
災情當然非常慘重,2 年多前買的新車淹了水。我們發了2天才把2 個車庫(1 個當儲藏室)清完。大樓其他住戶也在16日後陸續回來。地下樓車庫的住戶災情更是嚴重,停的車子、放在那裡的冰箱(我也把第2 冰箱放車庫)、儲藏的家具、電器用品、衣服、文件、照片(什麼都有),統統完蛋。
但是3 天內,大家同心協力,還有一群志工和一隊士兵的大力幫忙,我們就把40 多個車庫清完,堆積如山的淹水物搬完。
加上鄰近大樓、豪宅的淹水垃圾,條條街道都堆積如山,滿目瘡痍,真像大戰後的廢墟城市。
我們大樓旁的一棟豪宅幾個月前才要賣800 萬澳幣,現在內部裝潢、家具全毀。有人開玩笑,「現在400 萬都沒人買。」看了我家和鄰近周圍,我可以想像到這次昆州各地洪水災情之極端悲慘景象,說是大戰後的廢墟、澳洲有史以來的最大世紀水災,應不為過。我還是非常喜歡我河邊的小公寓,喜歡這條大河。今天,大水退了,大河顯得平靜、美麗。
玉山周報劉總編要我寫篇報導,我一動筆就感慨萬千,要寫的東西很多,但此文只能簡要,故僅記下幾點主要感想:這次昆斯蘭水災淹及80 萬平方公里,約台灣的22 倍,涉及人口近300 萬,但死亡人數31 位(包括失蹤者),因為澳洲人非常重視、珍惜生命,人命最重要,所以用盡一切力量救人,每一條命,不管正被洪水沖走,或被困在洪水滅頂的孤島、屋頂、車頂、樹頂的災民,都要盡一切力量營救。連死了的人,每一位的死屍都要盡力找到。
澳洲人動員救災 典範展現
死了31 條人命,是澳洲全體國人的最痛。澳洲人這次同理心、同胞心的表現,令人動容。到1 月16 日,昆士蘭水災救助基金已得到6,400 萬澳幣的捐款。除了軍隊大力投入外,布里斯本有55,000 位自願義工參加各種救災活動、重建工作。
全部政府、非政府組織、其他社會資源都立即動起來救災,動得快、有組織、有制度、有次序、有效力。這絕對是一個有能力、非常優秀的governance(統治、管理)的最佳表現。
這麼巨大、慘重的天災,澳洲人民和政府自己就從容應付,還不需要外國的援助,展現的國家認同和整體國力,實在是自由民主國家的典範展現。
昆斯蘭州長Anna Bligh 嚴肅宣稱,這次災難「完全是自然的異象(freak of nature)」。其實不對。那是大自然的自然現象,名叫 La Nina(聖嬰現象)。只是這次來得特別凶猛,而造成百年大水災。另外,應已無疑,地球溫室效應也一定扮演了不可忽視的催化作用。當然,昆斯蘭將面臨龐大、艱辛的重建工作,問題重重。不過,大家都很樂觀、很有信心,都相信這個自由民主人權國家,一定能克服困難,繼續繁榮發展,前途無量。
毋庸置疑,大水災後的昆斯蘭和澳洲(本文沒有涉及同時發生水災的新南威爾斯和維多利亞兩州),仍然是一個快樂家園、幸福國家。
因沒internet ( 網路),幾天沒看台灣新聞,這兩天開始看,一看就是馬英九、金溥聰、邱毅的爛新聞,還有蔡英文18 趴的政治爛鬥,看了真煩。真的,天佑台灣!希望有一天台灣會變成像澳洲一樣自由民主人權的幸福國家。
【完整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