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處在十一月十八日公布台灣經濟成長率(GDP)預測,上修全年GDP至九.九八%,明年平均國民所得將突破二萬美元。接著經建會更公布,二○一○年的平均薪資達到四萬四千元,似乎即將過去的虎年果然虎虎生風。
通膨壓力,造成兩岸升值
(圖片提供/新新聞)
此一亮麗數據甫一公布馬上遭受質疑:如此高的成長率,不過是因基期過低而造成的數據假象,不可能維持;平均國民所得二萬美元,也祇是反映台幣升值的數字遊戲;平均月薪四萬四千元,更不符合一般受薪階級的實質感受。難道說,政府官員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編造數據欺騙社會?
當然不是。祇不過將近一○%的經濟成長率和二萬美元的平均國民所得,在全球通膨壓力的籠罩下,讓國人無法感受到實質所得的增長。平均薪資四萬四千元,更因為M型社會的發展,使得中低階層的一般民眾無法感受到,祇能看著豪宅價位節節高升,從新聞報導中羨慕名車熱絡的買氣。
很明顯地,這般亮麗數據的背後潛藏著結構性的危險因素。事實上,全球經濟在二○一○年所締造的榮景,在二○一一年,卻有可能再度面臨危機。
當前全球經濟問題的來源,首推美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為了挽救美國經濟,歐巴馬政府與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選擇了放鬆銀根救市的策略。他們當然有這麼做的理由,但這個策略衍生的影響,卻是全球都得共同承受的。
以美國經濟的規模,量化寬鬆所釋出的海量資金,透過全球化的金融體系四處流竄。除了貶值的美元推升原物料的通膨壓力外,在台灣助長了泡沫的形成;在日本,日元的升值對其出口競爭力的傷害,使得二○一○年的日本股市表現遠遠落後全球。這種趨勢在主客觀條件下,一、兩年內恐怕不會有什麼改變。
其次是人民幣的升值。人民幣升值的速度牽動全球投資人,然而中國領導人必須有序地控制升值幅度在一○%以下,以防止出口產業受不住衝擊而崩盤。這使得美國流出的資金在無法由中國吸收的情況下,更會流竄四處。台灣,小心成為下一個日本。
全球原物料通膨,勢將成未來數年揮不去的惡夢。十年來中國、南亞、東歐(俄羅斯)、南美洲,增加了超過十億富起來的人口,隨之而來的巨大需求是此波通膨的主因,二○○○年後的美元貶值更助長其規模。
貧富不均,台灣經濟隱憂
通膨為兩岸執政者帶來共同的難題:不升值,難以抑制通膨;升值,卻對產業造成傷害。這也是大陸為什麼持續讓人民幣升值,而台灣央行也實際放任台幣升值的主要原因。
在台灣,面臨的首要問題自然是貧富不均。馬政府執政兩年的經濟成績,在量上面是有所表現的,從GDP成長率和平均國民所得上可以看得出來。但是在質的方面仍有待加強。全球化下產業外移所導致的M型社會,使得亮麗的經濟數據背後,突顯的是少數人囊括了大部分的果實。
這當然不能全怪在馬政府頭上,事實上十幾年來幾任政府在新產業發展的無作為,產業界依賴低估的台幣為其最大的競爭力,並將生產線外移至大陸,才是今天台灣貧富不均最大的禍首。電子業的大老闆在享受大陸工廠為其創造節節高升的獲利時,財富卻無法透過就業滲透至台灣社會各階層。這才是有人住陋巷,有人起高樓的原因。
前幾任政府無法在產業升級上有所作為,祇有依賴傳統經濟手段,放鬆銀根刺激房市,優惠房屋貸款已經成為每年不可或缺的經濟政策。低利政策創造了房市榮景,這可從近年來街頭上的房仲密度看出端倪。可是,利率能夠永遠維持在一%的低檔嗎?一旦如美國在二○○六年連續升息十七次,利率從一%升至五.二五%,那台灣會不會發生迷你版的次貸風暴?
股市房市,可能暴漲暴跌
央行在美國資金的衝擊和全球原物料通膨壓力下,已在台幣匯率戰場上退守。如前所述,全球通膨壓力讓各國財經官員進退兩難,一旦抗不住通膨壓力,開始緊縮銀根,目前的股市和房市又會如何?二○一一正是這些矛盾可能引爆、股市房市可能暴漲暴跌的一年。
解決股市、房市泡沫隱憂的方法,自然是創造就業機會。奢望電子業鮭魚返鄉,是不識現實的妄想,他們現在祇想著加倍經營大陸市場。期待房地產業永遠是春天,可以做為經濟火車頭,更是不知死活的想法。
馬政府在處理經濟問題上,採取了較前任很不同的做法。積極開放的大陸政策,就是體認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把十餘年來將大陸做為生產基地的定位,轉視為重要目標市場,ECFA的簽訂為其代表。加溫中的陸客觀光,更在電子產業以外,創造愈來愈多的就業機會和產值,讓非科技新貴的一般民眾,也得以獲得經濟發展的好處。
目前的開放政策爭議仍大,但是衷心希望馬政府的政策能獲得大成功。眼看著國際金融市場波詭雲譎,經濟勢力重新洗牌,台灣的未來在哪裡?或許祇有重拾先民唐山過台灣時的務實作風,才能度過狂暴的二○一一年。否則如陳光標堆錢牆,來台高調行善的一幕,恐怕不會是絕響。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48期+1249期合刊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