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沖繩的那霸市,有一座叫做「玉泉洞王國村」的主題公園。玉泉洞是一處鐘乳石洞,全長約五公里,被發現後整理出最美的八百九十公尺開放,地面上保留琉球王國的建築特色,再加上玻璃、黑糖等主題工廠,即成了風景區,並設有表演場和商品販賣處。
其中一個攤位,是二位年輕人在推銷笛子。
他們販賣的笛子,是由一根塑膠管來控制音階的直笛,吹奏方式有點類似伸縮喇叭。其中一位不停地吹奏著輕鬆的曲調以招攬顧客,神情愉快,頗能自得其樂。我跟著他的旋律打拍並搖晃身體,表示我的欣賞,如果地上有個罐子,我大概會抓一把零錢投進去。
四處拍照再繞回來後,我竟看到他拿著掃把在吹。我走上前,看到掃把柄上的孔洞,竟是一把如假包換的笛子。
我突然感覺到興奮莫名。啊,多麼奇特,一個吹掃把的人。如果掃地掃到煩了,就橫拿起掃帚柄來吹笛,會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呀。如此想像讓我樂不可支,只想買下他的掃把。
我知道他是為了吸引顧客前來才如此表演,但他吹出的笛音美妙異常,渾身籠罩在愉快的氣氛中。他眼中流露的喜悅之光,才是真正令我難忘的一幕。
我最終沒買他的笛子(他也沒賣掃把),因為我怕買回來後,笛子的下場大概會跟其他紀念品一樣,放在家中的角落漸漸被遺忘,直到某天大掃除時才重見天日,這樣真是對不起他所賣的笛子。但為了表示對他的才藝的尊重,並感謝他所帶來的歡樂,我拍了幾張照片,也報以熱烈的掌聲。
雖然他沒賺到我的錢,可是他配合拍照的態度告訴我:不買沒關係,你喜歡聽就好,我願意為你表演。音樂無國界,而這位年輕人樂在工作的態度更令我激賞。一位旅途中巧遇之人,擦身而過的短暫邂逅,美麗的緣分停駐在我的相簿裏,從今往後,融入了我的人生。
我對笛子一向情有獨鍾。
未上小學時,父親有一把購自岡山的橫笛,是那種在山區很常見、很普通的笛子。每當父親心情好時,就會在晚餐後吹笛。無師自通的父親,最常吹的是台語小調。
我和妹妹常趁父親不在家時,偷吹他的橫笛。然而姐妹倆對著笛口呼來呼去,卻一點聲音也吹不出來。直到有一天,不知怎麼地,突然吹出了聲音,兩個人高興的跳來跳去,搶著要再吹一次。
後來我自己摸索出音階,竟也能吹奏歌曲了。一個人時,若吹著悲傷的電視主題曲,小小的心竟也覺得悽悽惶惶,一股不知為何憂傷情緒,隨笛音飄散在空中。直到國中時讀到辛棄疾的「為賦新詞強說愁」,才明白原來這就是了。
在小學的樂隊裏,我是吹直笛的。直笛便宜,幾乎人手一支,一下課教室的笛聲不斷,有時是流行歌曲,有時是頒獎曲目,甚至國旗歌都拿來吹,好不熱鬧。有人吹笛,有人唱歌,那短暫的十分鐘,是小學記憶最精彩動人的一章。
成長之後,我陸續買了不少笛子。如今,我有一把珍貴的木笛、一把美麗的梆笛,還有中音直笛、高音直笛。然而,我從吹笛中所獲得的樂趣,卻再也無法超越小學時候。那個純真的年代,獲得快樂的方法是可以那麼簡單又樸實;在那懵懂的年紀,「快樂不遠求」的生活哲學早已經被我們實踐。
快樂真的可以很簡單,而簡單的快樂反而最持久。一把便宜的橫笛,甚至是掃帚做成的笛子,都讓我體會到「無處而不自得」的安然喜樂。
如果心放得開,音樂的趣味將無遠弗屆。
【完整內容請見《講義雜誌》2011年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