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天才經濟學家發現糧食的生產以算術級數成長,但對糧食的需求則呈幾何級數增加,不需太長時間,兩者發生死亡交叉,全人類將因糧食短缺而沉陷在苟全性命而不可得的困境中。他的人口論為經濟學博得一個「憂鬱的科學」的臭名,但完全沒有應驗,因為農業技術讓糧食生產成長得更快,因而直到今天,大部分人類都不虞糧食匱乏。
但情勢忽然快速惡化,從2008年上半開始,全球經濟一片繁榮局面下,糧價在半年內上升數倍,導致許多貧窮國家百姓竭盡所能仍無法餵飽家人,30餘國因而陷入動亂。幸好金融海嘯及時爆發,將全球經濟驟然反轉,哀鴻遍野之下糧價反而止漲回跌,解除一場危機。
不過好景不常,兩年於茲,金融海嘯的餘威終於消退,大多數國家又欣欣向榮,於是糧價又開始快速飆漲;不僅小麥、玉米、黃豆等都已重回金融海嘯前的高峰,而且在澳洲、巴西、中國大陸等地天災人禍的助長下,還持續向上飆升。以美國為首的寬鬆貨幣政策釋出大量熱錢,據估計,有逾400億美元投入農產期貨炒作,更如火上加油。
天災頻仍,與氣候異常有關,因而難見已時,投機熱錢似有收斂,但除非更關鍵性的禍因消弭,糧價飆升看不到盡頭。這個關鍵因素就是,20餘年來,全球數逾50億的落後國家百姓找到了正確的發展捷徑,紛紛藉加工出口業激勵經濟成長、提升國民所得;而在生活改善後,頭一個願望,就是從每年吃一次肉到天天有肉、餐餐有肉,從安步當車到乘汽車、買汽車、天天開汽車。
牛肉一公斤所占用的糧食,估計在16公斤左右,遠高於禽類的5公斤;因此當50億幾無肉可食者大量吃肉尤其是牛肉,對糧食的需求就會因而遽增16倍。由於大量吃牛肉的美國人消耗全球總量約1/4,還原成糧食可供養60億人;當這50多億落後國家百姓也改成美國生活方式,他們占用的糧食將高達1500億人所需,這個地球怎麼承擔得了?
因此唯有以價制量,讓糧價飆高數倍、數十倍,讓數以10億計的窮國貧戶買不起果腹的糧食而輾轉於溝壑。但這幾十億人豈甘束手就死,必定揭竿而起爭取一線生機。突尼西亞與埃及獨夫被迫下台,還會有更多連鎖反應。但獨夫下台也換不來更多糧食,只有一條出路:全人類共同減少肉類尤其牛肉蛋白質消費,糧價自然應聲下跌。
※理財周刊547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外資撤為虛 原物料股趁勢大爆發
◎封面故事>羅智先:此波大宗物資飆漲 深不見底
◎封面故事>台股大回檔 4大分析師解盤
◎房市觀察>2011年房地產景氣動向
◎財金觀察>糧食危機的出路
◎林建甫專欄>掌握中國奢侈品的商機
◎理財學院>設定停利或停損 保護戰果
◎特別企畫>我的投資型保單會賺錢
◎特別企畫>挑選投資型保單基金10原則
◎特別企畫>揭投資型保單9大須知
◎能量論台股>兔年紅盤驚天變 拉回又是好買點
◎產業櫥窗>數位匯流時代 內容是王道
◎理財先知祕笈>股多空狹路相逢 智者勝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4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