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增加過多 提高難產率
世界各國的經濟起飛之後,營養過剩就成了問題,連媽媽及胎兒的體重也明顯上升,因而造成了難產比例升高,不只是亞洲地區,連歐美國家都一樣。而每逢年底總是生產旺季,不少父母希望在迎接新年之際也同時能喜獲麟兒,因此如何避免難產,達到母子均安的期望,孕媽咪的體重控制就相對的重要了。
2008年元旦及2007年的最後一天,康寧醫院產科非常忙碌,一共誕生了六位寶寶。
元旦第一位胎位不正的男寶寶在7:05分出生,是以剖腹產的方式和大家見面,爸爸說,寶寶在新年度的第一天來報到,真是令人雀躍的好兆頭。
"Cesarean section"名稱由來的三種說法
當天有不少媒體來採訪,大家都很興奮,有人就問起,「剖腹產」另外有人稱為「帝王切開術」,是否就是古代帝王專屬的生產法呢?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剖腹產的英文名稱"Cesarean section"翻譯出來應是「凱撒切開術」。此名稱由何而來?大約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相傳羅馬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在西元前100年,由剖腹產方式出生,但考據認定,在西元前醫師行剖腹產時是九死一生,幾乎沒有人能活下來,因為那時子宮不知道該縫合,也不會縫合,中世紀的醫生,迷信子宮不能縫合,如果凱撒真是剖腹產,他一定早已失去母親,但這與歷史不符合,凱撒的母親身體還不錯,所以凱撒不可能是手術生產出生的。
第二種說法是:西元前八世紀時有一帝王Numa Pomilius下令,凡是胎兒足月,母親因病死亡的,必須剖腹救胎,給孩子一個生存的機會,因此稱為「帝王切開」。
第三種說法:Caesarean這個字由中世紀拉丁字ceadere(意指cut,切開)而來,因這個字祇表示了「切開」而已,不是什麼帝王之意,這個解釋似乎就比較合理些。在西洋傳說中,不少偉人英雄是剖腹出生的,如:打敗漢尼拔(Hannibal)的Scipio Africinus即是之一。
剖腹生產的演進過程
任何手術都有其危險性,在可採信的資料顯示,大約在1865年,英國採取剖腹生產的母親,其死亡率約有八成五,而在1876年代的巴黎,採取剖腹生產的母親,死亡率幾乎高達100%。到了1882年,Max Sanger發現,只要在剖腹小孩出生後,把子宮縫合,就可以減少死亡率,這才使得剖腹產的安全性大為提高,可說是一大進步。
在1900年代又發現,外科醫師在手術前洗手可增加病人的存活率,而減少了病患的死亡率。醫學不斷進步,在近50年來才又讓剖腹產更接近安全性。現代剖腹產的手術一方面快,大約30分鐘,術後8小時即可進食流質食物,且恢復快,傷口的處理也進步了,不必拆線,而手術的併發症也極少見了。
21世紀的現代人,可不要再誤以剖腹生產就是「帝王」切開生產的手術,畢竟這是難產或胎位異常者不得不採取的方式,雖然現代科技發達,剖腹手術生產已很安全,但經陰道的自然生產,仍是自有人類以來最佳方式。
台北內湖康寧醫院副院長暨婦產科主任 尹長生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