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幼兒期
情緒障礙 無法適當表達正向情緒
等到孩子慢慢長大後,越來越有自己的性格,因此展現出來的情緒變得多元,但若沒有給予小孩正常的環境或教養,則有可能脫離軌道。而情緒障礙一詞,也日益備受關注,鍾秀足心理師解釋:「情緒障礙泛指兒童或青少年持續性的表現外向性的攻擊、反抗、衝動、過動等行為,內向性的退縮、畏懼、焦慮、憂鬱等行為,或其他精神疾病等問題,以致個人在生活、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顯著困難。」因此,大多數情緒障礙的小孩,可能在生理方面,或者心理方面就有些許問題。謝明慧心理師指出,像是先天氣質堅持度特別高,甚或是自閉症、不正常分離焦慮的小孩,因為無法表達合適的正向情緒,因此情緒調節能力不符合他的發展年齡,也因此間接出現所謂情緒障礙的表現。而外顯的行為表現可能是在一點點不順意的狀況下就會大發脾氣、無法忍受別人的指正、無法學習等待輪流等,因此進入團體生活後就會出現人際互動的問題。另一種也可能出現特別怕生、僵硬、少話、無法主動與人互動的情形。
情緒障礙的鑑定 需由多方協助
鍾秀足心理師根據情緒障礙的定義,她也認為情緒障礙包含了以下行為問題者,像是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懼性疾患、焦慮性疾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或其他持續性的情緒或行為問題者。不過,要鑑定小孩是否有情緒障礙,必須由標準化的測驗、專家觀察,或與教師、家長、小孩晤談結果,顯示確實有長期性的情緒或行為問題、在學業或人際關係有顯著困難者、異於其年齡發展常態、需要特殊教育者等等,符合以上的特性者才能確認。因此,鍾秀足心理師特別強調,情緒障礙的鑑定應借助專業的觀察、評量、醫療診斷、學校家庭的情形來綜合研判學生的情緒與行為表現,是否有大致如下的特徵:
1.脫離常態:情緒或行為反應與同儕明顯不同。
2.持續發生:長達半年以上不斷發生情緒行為問題。
3.發生在兩種以上場合:比如在學校或家庭等生活情境發生。
4.妨礙社交生活:干擾人際關係、學業活動等等。
5.普通教育無法改善:經由學校輔導人員諮詢,問題仍無明顯改善。
6.排除原因:情緒障礙表現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因素直接造成,或非因壓力環境或事件暫行性的問題等等。
內在或外在 情緒障礙形成的可能原因
謝明慧心理師與鍾秀足心理師,共同指出以下可能的內外在影響因素,而越小的小孩與生理層面較相關,像是發展遲緩、自閉症等等:
◎ 內在
1.生理、病理因素:遺傳、腦部功能失調(癲癇)、聽障、腦性麻痺等等。
2.心理因素:如低自尊、精神異常、道德意識薄弱等。與從小爸媽如何帶小孩,遇到事情如何回應相關,這類的小孩在人際互動能力上經常出現問題,可能經常與同儕有爭執。
3.智力因素:如低智力、閱讀、學習困難或其他能力低弱者等。這類小孩可能先天有發展遲緩問題,對於了解別人的意思也會有困難,語言發展能力不佳,解決問題能力有限,因此情緒表達容易出現障礙。
◎ 外在
1.社經因素:如貧窮、社會階層、種族、性別,另一方面低社經地位的家庭可能會對孩子疏於照顧。
2.家庭因素:破碎家庭、單親、管教態度不一致、嚴苛、放縱、家庭暴力、虐待兒童。孩子容易模仿大人的行為,學會用肢體、吼罵、暴力去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謝明慧心理師也特別指出,在單親家庭中,通常離開的大人會有補償心態,讓孩子得到過多的關愛和禮物,但主要負責照顧孩子的一方,通常需要肩負教養的責任,給予的行為規範較多,因此容易出現對於孩子的教養原則不一致的情形,孩子較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因此,若是父母的婚姻無法繼續,也要為孩子提供管教態度一致的溝通,不要讓孩子養成鑽漏洞的習慣;另外,單親家庭的孩子對於情感的安全感經常不足,對於孩子而言,仍無法瞭解父母分開的原因,但已經經歷到情感關係不存在的事實,若兩方無法穩定給予孩子一致的愛,孩子對於人際間的感情,信任度也會降低。
3.創傷經驗:如親人死亡、父母分離、親人的疾病或殘障等。主要照顧者的死亡更可能造成孩子心中的遺憾,那麼其他的照顧者更應協助穩定他的情緒。
4.管教不當:像是有些注意力缺乏過動症的小孩,卻遇到傳統權威型的教師,就有可能產生管教不當的情形。
5.社會文化因素:如次文化、電視、電影、廣告、新聞媒體的不良報導或示範。像是小孩常觀看的卡通,如有抽菸、暴力、誇張的情緒語言等,就容易讓小孩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父母應協助把關。
醫療、家庭、教育 缺一不可
對於有情緒障礙的小孩而言,其實也有其治療的黃金期,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鐘秀足心理師與謝明慧心理師均認為,更重要的是,父母必須付出心力,在醫療、家庭、教育三方面著手,才能解決問題:
1.醫療:先尋求醫療資源,由專業人員評估,了解產生情緒障礙的真正原因,幫忙釐清狀況,並藉由藥物或行為治療,進一步可轉介由社工人員、婚姻諮詢、親職教育改善。
2.教育:了解學校老師的教育策略和管教態度,通常家長與老師需要密切合作,同時也可以尋求輔導機構的協助。
3. 家庭:父母要著手改善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最重要的是管教要有一致性的態度,並不斷做修正才可回歸正軌。
專家小檔案
謝明慧
學歷: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國軍松山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成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現任:
台北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鍾秀足
學歷: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系研究所碩士
現任:
臺安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臨床心理師
※延伸閱讀:
‧嬰幼兒也有低潮?揭開情緒面紗(上)
【更多內容請見2011年2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