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時,有人不看醫生讓身體自然復原,有人則擔心西藥的副作用,或是吃了西藥不見好轉,因此改求中醫治療。但也有人認為中藥的藥效慢,不能馬上解除症狀,感冒也會拖很久才好。
當感冒症狀嚴重想求醫時,中醫如何治療?一定要吃很久的中藥才會好嗎?
中藥方隨個人體質及症狀變化而不同
中醫治病強調辨證論治,依個人的症狀表現及體質開立處方,而且還會因為病程的變化而改變藥方,長庚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郭忠禎說。
像是感冒的病程可能在幾天之內就有變化,例如一開始病人是發冷、流清鼻水,屬於風寒型感冒,醫師會用一些散寒、溫熱的藥方,但可能經過二、三天後,病人開始出現喉嚨發炎、鼻涕黃稠的熱象,這時候反而需要服用清熱的藥。
或者有些人原本體質偏熱,藥方中會加入一些清熱涼補的藥,而有人體質虛弱,則還會加上補氣或是補益脾胃的藥。
至於說中醫治療感冒比較慢,多數中醫師並不認同。根據臨床成效甚至中醫師自己個人的經驗都發現,只要診斷正確,對症下藥,通常吃1~3天的中藥,症狀就能改善或解除。
郭忠禎醫師當年還在學中醫時,有一次感冒,身體發熱又怕冷,並且頭痛、噁心反胃,晚上甚至脖子僵硬疼痛到無法睡覺。
一開始他到住家附近的中藥行,老闆給他祖傳專治感冒的藥方,但他吃了兩天卻沒效,後來他查中醫書, 發現中藥「葛根湯」對治的症狀和自己的情況很像,於是就開這個藥方來吃,才服完一帖,症狀就消失了,令他印象深刻。
郭忠禎說,正常情況下,服了中藥大約3~4天,感冒症狀都會改善甚至完全解除。如果吃了中藥一星期沒有好轉,或是超過兩星期還不好,除了一些病人原有的慢性問題或個人體質問題,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調理之外,有可能是服用的劑量不夠,或者根本沒有對症下藥,這時候應該要換藥方了。
治療感冒,更要調理脾胃
許多人感冒的症狀好了,卻留下腸胃不適的情況, 例如胃脹、食慾不振、拉肚子、便秘等等, 尤其服用西藥的抗生素、抗組織胺等,容易見到這些副作用。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針傷科主任陳萍和指出,由中醫角度看,西醫治療感冒的藥物多半屬於寒涼性,容易損傷脾胃,所以臨床上常看到咳嗽、流鼻水也許好了,但病人卻出現胃口不好、便秘等腸胃道問題。
所以中醫治療感冒,除了解除感冒引起的症狀之外,還要調養脾胃,治療感冒才算完善。
而且中醫認為「四季脾旺不受邪」,將「脾胃」照顧好,人體才能養足「正氣」來對抗「外邪」(例如感冒)。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雜誌》147期;訂閱天下雜誌群知識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