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型保單分為躉繳與分期繳,兩者之間的差異為何?保險公司將分期繳費的投資型保單包裝成躉繳商品銷售,可能會引發哪些問題?
分期繳當躉繳賣 保戶虧大 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發布的九十九年上半年保險申訴統計,投資型保險的非理賠糾紛約有二七二件,占人身保險非理賠申訴案件的三十.七四%,僅次於壽險。至於非理賠糾紛的肇因,又以「招攬糾紛」的三十五.七八%占最大宗。可見銷售時沒有把商品說明清楚,或是運用不當的話術,使保戶產生錯誤認知,是業務員在銷售保單時常犯的毛病。
投資型保單常見銷售糾紛,包括未向保戶說明投資盈虧必須自負、保證獲利、未說明清楚保單的費用結構、以躉繳方式銷售分期繳費的商品等。其中,以躉繳方式銷售分期繳費的投資型保險商品,尤其容易為保戶帶來嚴重的損失。
以國內C保險公司銷售的「○○人生變額壽險」為例,原本保單設計的訴求為低保費門檻,每月只要一千元即可投保,且保單的前置費用低於其他同類型商品,基本保費費用率第一年收取四十%,六年合計一二五%,讓保戶能夠投入較高的基金投資額度。
換句話說,這是一張不折不扣的分期繳費變額壽險,商品特色是以較低的費用率,拉高保單前六年的投資金額,使保戶在手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享有定期定額投資的效果。
掛羊頭賣狗肉 銷售話術誤導保戶 然而,實際上卻是掛羊頭賣狗肉,C保險公司教導旗下業務員的是截然不同的銷售話術。據該公司業務單位主管表示,無論是「○○人生變額壽險」的銷售訓練課程,或是公司提供的商品教材,內容皆以躉繳為概念,甚至以高峰旅遊為誘因,鼓勵業務員銷售大額保單。
C公司提供給業務員的教案中,是以一次繳交基本保費十二萬元、增額保費八十八萬元,合計「存」一百萬元為範例。扣除保險成本及各項附加費用之後,首次投資金額為九十二.一二萬元,再以每年七~九%的投資報酬率,計算出保單十年後的帳戶價值。
以三十歲男性、保額三四八萬元為例,在年報酬率七%、八%及九%的條件下,十年後的帳戶價值分別為一七四萬元、一九二萬元及二一一萬元。在目前定存利率只有一點多的微利時代,一張投資型保單竟能提供如此優渥的報酬率,乍看之下的確相當誘人。
只不過,如果將保單的費用結構及銷售話術做進一步分析,就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
躉繳、分期繳 前置費差很大 首先,這是一張分期繳費的投資型保單,因此第二~第六保單年度合計還要從基本保費收取八十五%的保費費用,另外還得扣除每年一二○○元的保單維持費,以及隨年齡遞增的保險成本。但是在C保險公司的銷售範例中,這些必須先扣除的成本,卻都原封不動地被計入保單帳戶價值當中。
其次,C公司僅以一檔美元計價的全球債券型基金為七~九%的年報酬率背書,只是該檔基金去年報酬率僅一.七九%,獲利表現似乎沒有像C公司所說的那麼「神奇」。此外,選擇外幣計價的投資標的,將來贖回時還要面臨匯兌損失的風險,這些都是保戶在計算報酬率時必須考量的成本。
在費用率方面,投資型保險商品的費用通常包含前置費用(如:保費費用)、保單相關費用(如:保單管理費、保險成本)、投資相關費用(如:投資標的申購手續費、贖回及轉換費用)與後置費用(如:解約、部分提領費用)等項目。
儘管C保險公司強調這張投資型保單的前置費用相對較低,但因為是分期繳費的費率結構,因此前六個保單年度合計仍要收取基本保費一二五%的費用。相較之下,市面上的躉繳型投資型保單頂多從基本保費收取三%~五%的前置費用。因此,以躉繳方式銷售分期繳費的投資型保單,無疑讓保戶在費用率上多花近三十倍的冤枉錢。 躉繳保費 進場時間成關鍵 全球人壽經代事業部副總經理莊介博表示,原本應該繳費一、二十年的投資型保單,卻被當成躉繳商品銷售,除了保戶被收取的費用率高得不合理之外,可能衍生的問題還包括基本保費在首年度被收取高額費用率後,一旦投資績效不佳,又沒有續年度保費進帳,導致帳戶價值不足以支付後續的附加費用時,保單就會有停效之虞。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講師郝淑蕙進一步指出,分期繳費投資型保單的好處是,可以透過定期定額投入資金的方式平攤投資成本,保戶不必為了何時該進場而傷透腦筋。但是單筆投入保費的躉繳投資型保單,進場時間點就是獲利關鍵,如果運氣不好在投資週期的高點進場,有沒有辦法等到下一次翻身的機會,恐怕就要看運氣了。
~精彩全文與圖表詳見03月號(267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http://www.rmim.com.tw,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