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選擇大提琴的原因,是看到哥哥學小提琴要站著且夾著拉,好像很辛苦,乾脆就選姊姊學的大提琴,坐著拉比較不累。
說到外太空,這還真是張正傑的夢想目標呢!想找幾個人上去外太空聽他拉琴,只因為他想證實一件事:「物理學家認為當沒有空氣時,演奏就會聽不到。」
在芬蘭住校時,他曾夥同幾位死黨,愚人節在女生宿舍的房門口砌起了一道牆,完工後躲回宿舍等待黎明,想要聽聽那第一聲的美妙慘叫。
我的太太是很內斂的人,在她身邊有種很安心的感覺,我一直都嚮往這分安定,而她也喜歡我的調皮,所以我們互相欣賞。
一個愛家、愛老婆、愛女兒、會作菜又長得蠻好看的男人,應該算是完美了吧?何況他又是個著名大提琴家。這樣的男人,內心卻住了個超級調皮的小孩,必須靠老婆不時的理性牽制,才不至於隨著夢想飛上外太空。
說到外太空,這還真是張正傑的夢想目標呢!連台灣最高的玉山頂都已征服,在上頭開過浪漫音樂會的他,想找幾個人上去外太空聽他拉琴,經費需要五千萬,只因為他想證實一件事:「物理學家認為當沒有空氣時,演奏就會聽不到。」我們提醒他:「但若花了五千萬,上去外太空卻看到一場沒有聲音的演奏,怎麼辦?」他這時孩子般地興奮起來說:「就算他們倒楣呀!他們愈氣憤,這場實驗的效果就愈好,反正他們罵我同樣也是聽不到。」
天賜的敏銳度作菜串起愛的記憶
創意十足的張正傑,小時候卻是個乖乖牌。爸爸教鋼琴,媽媽上班,他的童年裡少了父母相伴,只有疼愛他的阿嬤,每天早上給他一塊錢,去買油粿、蕃薯等早餐。阿嬤常牽著他上菜市場,後來他也愛上了作菜,煮給阿嬤吃,給家人朋友吃,也喜歡牽著女兒的手去市場買菜,作菜這件事無形中串連起了愛的記憶。
「是天賜的敏銳度吧!和音樂一樣。我在出國留學時期,也都自己作菜,既省錢又好吃。」二十一歲就大學畢業的他,覺得還這麼年輕就去工作太可惜,於是找尋國外的獎學金機會,最後在芬蘭和美國之間,選擇了芬蘭。之後他又去瑞士住了一年,才到奧地利音樂學院去應徵教職。
「他們看我才二十四歲,要和那些四十歲起跳的老師競爭,又是東方人,原本並不搭理,但在示範教學時,我以德文告訴學生,你的愛爾加拉得很棒,但卻很義大利,音符應該再紳士些,可不可以再來一遍?結果裁判都笑了,學生也放鬆了,再拉就進步很多。第一天正式上課時,校長才說他也投了我一票,因為我的方式震撼了大家。」
樂觀看待亂象 回台授課覓得佳偶
這位「台灣之光」在奧地利任教三年,就被東吳大學校長請回來,原先只答應待一年,沒想到一待就是二十個年頭過去了。「那時一起回來的同學都在罵,台灣樣樣都不好,但我卻認為與其罵,還不如好好去享受這一年。譬如塞車時,我就想正好可以聽聽收音機,看看路人的表情也不錯。」
當然除了他的樂觀,還有個人是他留下來的理由。原來,他一回台灣就被兩個好朋友鎖定,要介紹他和一位相當匹配的鋼琴伴奏搭檔演奏,其實是想利用一起練習的相處機會,撮合兩人成為佳偶。兩人一見面果然情投意合,只可惜女孩的爸爸是鼎鼎大名功學社的董事長,作風保守的家人,對這個滿腦子創意的年輕人並不放心,於是太太一路走來陪伴他十三年,直到三十九歲時,好友嚴長壽實在看不下去了,才帶著張正傑一起到岳家提親。四十歲那年,小他三歲的太太懷了小孩,他的人生終於圓滿。
也許因為自己有個隔代教養的童年,家庭的溫暖對他而言十分重要,他希望能保護家人,免於任何分離的痛苦。他曾聽嚴長壽提及,IBM公司的總裁曾放下工作一整年,只把時間用來陪小孩,他深受感動,也想要做那樣的事。於是他和太太帶著女兒,到維也納就讀幼稚園,成為年紀最小的留學生。他們一家三口團聚維也納,太太推掉了工作,他也擋掉一些音樂會,過著他夢想中的家居生活。從前的他有著「周日夜恐懼症」,因為留學生沒人理,待在冷清清的宿舍獨自啃食孤寂;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竟然讓多年的恐懼症不藥而癒。「我的太太是很內斂的人,在她身邊有種很安心的感覺,我一直都嚮往這分安定,而她也喜歡我的調皮,所以我們互相欣賞。」他難得正經八百地述說著太太的好。
【完整內容請見《魅麗》2011年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