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消除貧窮,呂秀蓮提出應擴大社會安全網、實行新教育改革、運用租稅改善所得分配以及改革政治與財經制度,縮短貧富差距。更呼籲政府、企業、民間組織應該齊心協力,一起消滅貧窮。
台灣貧窮問題日益嚴重,66 萬多人失業,其中12 萬更是長期失業沒有收入,貧窮人口也高達26 萬多人。為了擺脫貧窮問題,前副總統呂秀蓮2 月25 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大家齊心協力,一同消滅貧窮問題,向貧窮說再見。
4 大焦慮 困擾中產階級
呂秀蓮指出,台灣貧富問題相當懸殊,2,315 萬人口當中,個人財富超過100 萬美金的有8 萬多人,財富淨值2,640 億美元,平均每人擁有1 億新台幣。富人當中的富人登上富比士2010 富豪榜的有18 人。但是反觀一般庶民百姓,失業人口66 萬左右,其中12 萬已長期失業沒有收入。有工作者806 萬6 千人,月薪低於3 萬元的有359 萬7 千人,更有103 萬8 千人每月收入不到2 萬元。
如果以綜合所得觀察台灣貧富懸殊問題,全國個人所得最高的5%與最低的5%對比,在1998 年時為32 倍,到了2008 年高達66 倍,顯見貧富問題日益嚴重。經常生活在貧窮線下的低收入者有11 萬戶,人口26 萬7 千多人。低所得者占總戶數1.39%,占總人口1.16%。最值得注意的是,低所得人口每年以1 萬戶,3 萬人的速度擴張,仿如社會的癌細胞。
為何台灣的貧者越貧?富者越富?她指出,造成今日台灣貧窮的原因非常多,包括起跑點不公平、以農業培養工業,重稅盤剝農家、稅制不公義,惡化財富分配、有工作無競爭力,新貧階級增加等。馬政府2008 年上台後雖然提出一連串擴大就業方案,但是效果有限,充其量只是讓馬總統「633」競選政見不會跳票得太難看、讓吳敦義行政院長不致於因為失業率破5%而下台。
不只貧窮階級處境堪憂,台灣中產階級同樣惶恐不安。2010 年財訊雙周刊針對五大都會區、家庭年所得百萬元以上族群的獨家調查卻顯示,高達77. 7%的民眾在過去1年有「貧窮感」,這些人當中更有84.5%民眾「強烈感到貧窮」。簡單來說,台灣中產階級存在著4 大貧窮焦慮感,包括買不起房子:房價高漲,百萬年薪也買不起;薪資漲不動:科技業分紅制取消,年薪幾近腰斬;工作不穩定度提升:稅負過重,帶來貧困感:分配不均,是造成中產階級「相對剝奪感」的主因。
消除貧窮 官商民須同心
關於貧窮問題要如何消除,呂秀蓮提出下列主張,包括擴大社會安全網,如藉由社會保險制度、社會津貼、社會住宅、社會救助等社福制度改善貧戶生活待遇;在新知識時代要實行新教育改革,教育不應該繼續停在工業時代的唯有讀書高的思維;運用租稅改善所得分配;改革政治與財經制度,以縮短貧富差距。
呂秀蓮以巴西前總統魯拉任內推動的家庭救助金等脫貧計畫為例,2003 年10 月,巴西政府將過去由多個部門發放的獎學金、基本食品、燃氣補貼、最低保障金等整合為「家庭補助金計畫」,提供貧困家庭基本生活保障。政府發給符合條件的「家庭銀行卡」,可在銀行提取現金,也可在超市與超商購物。
2009 年巴西政府撥款119 億雷亞爾執行這項計畫,共計1,240萬戶家庭、4,950 萬人受益,約占全國人口26%。
她表示既然巴西貧窮人口超過2,000 萬人都能夠推行脫貧計畫,台灣貧戶人口只有26 萬7 千多人,台灣為何不能?馬政府上台後為了刺激景氣、提振消費意願,花了上億元印消費券,反而不如學習巴西,直接發放「家庭銀行卡」來得實際。
她建議,在老榮民日漸凋零之後,國防部可以把閒置的榮民之家加以整頓,可以用來作為收容街友用途。最後呂秀蓮呼籲政府、企業、民間組織應該齊心協力,一同消滅台灣的貧窮問題。她以副總統任內創辦的「小秀才」學堂為例,做事只要有心,展開行動力就能消滅貧窮。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