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即將公布《性別平等政策綱領》,在未來產業發展上,應研擬如何擴大女性參與及配套措施,才能落實性別平等,並讓女性成為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者。
首次由政府辦理的「全國婦女國是會議」預計將在3 月婦女節登場,並將在會議中提出「性別平等政策綱領」,揭櫫政府未來落實性別主流化的政策方向。對於政府在建國百年宣示將開創台灣性別平等意識及性別主流化的新紀元,我們呼籲應將性別議題納入政府整體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願景中,讓更多台灣婦女的經濟地位能藉由參與經濟改革與產業轉型而受益,同時更成為台灣下一波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者。
性別平等草案 關切就業
為慶祝建國百年,行政院除規劃一系列活動外,並宣布將在3 月7、8 日召開首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邀請各級政府部門、學者專家以及婦運團體代表出席,討論重要婦女政策,同時將揭櫫「性別平等政策綱領」。此外,為因應政府組織改造,政府決定將於明(2012)年在行政院下設置「性別平等處」,作為我國未來性別平等政策推動的統籌與幕僚單位,以解決目前政府部會各司其職,處理性別議題欠缺協調統合的問題。
預計將公布的《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草案》共分為7 大面向,其中除婦女之「權力決策與影響力」、「健康、醫療與照顧」等為攸關婦女地位與處境的重要議題外,另一項備受關切的議題就是婦女的「就業、經濟與福利」,尤其,值此世界經濟局勢瞬息萬變,全球化現象加劇,台灣經濟面臨嚴峻的國際競爭壓力,台灣婦女的經濟地位與權益更有賴政府規劃完整的政策予以保障。
勞動力年增率 女高於男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所公布最近的統計資料,2009 年台灣女性勞動力為473.7 萬人,較2008 年增加1.22%。如從1999至2009 年10 年期間觀察台灣女性勞動力,平均每年成長速度為2.08%,高於同時期間台灣男性勞動力年增率的0.62%。
如以勞動力參與率來看,2009 年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為49.62%,雖然較2008 年下降0.05 個百分點,但是如與1999年時約46.03%比較,則成長3.59 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台灣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相較於許多其他國家的變化,以及對照台灣男性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應是值得肯定的表現。
女性就業現狀 仍多不平
自1990 年起台灣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移往其他工資低廉地區,也導致許多女性喪失就業機會。(攝影/林敬原)
不過,如果以國際比較的角度觀察,2009 年我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仍遠低於美國的59.2%及其他歐洲先進國家,較可喜的現象是我表現略優於鄰國如日本的48.5%、韓國的49.2%。然而,我國雖整體表現優於日、韓,然而如從分齡角度分析,日、韓兩國45 至59 歲中高齡婦女之勞動力參與率卻明顯高於我國,此一現象顯示日、韓婦女在子女逐漸成長後多半仍有機會重返勞動市場,以致勞動力參與率再度回升;我國中高齡婦女因婚育或其他因素退出或中斷職場後,欲重返職場的比率較低,這也就是國內探討已久的婦女二度就業障礙的問題。由於較高齡婦女實際上亦是經濟地位相對弱勢、經濟安全疑慮較高的族群,因此我國較高齡婦女勞動力參與率偏低問題所凸顯的社會、經濟問題,值得政府有關單位重視。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則是部分工時的就業情形。我國定義下的部分工時工作者係指每周工時未滿30 小時者,依據統計,2009 年台灣部分工時就業總人數約為36.8 萬人,占全國總就業人數比率約3.6%。如以性別區分,則部分工時就業人數中女性約占6 成,男性約占4 成,此一現象雖與許多女性為照料家庭而選擇部分工時就業有關,與許多國家情形一致,不過,相較於其他先進國家為照顧部分工時就業人口採取較為優渥的勞工政策與福利照顧措施,我國部分工時就業政策恐顯相形見絀,其影響也使得收入較低的部分工時就業婦女經濟處境更加雪上加霜。
除勞動力參與率外,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公布的「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結果,2009 年台灣男性每月平均經常性薪資為新台幣38,910 元,而女性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為31,754 元,約為男性的81.61%。雖然過去10 年間兩性經常性薪資的差距已從1999 年的25.40%左右逐年降至不到19%,較美國、日本等國的性別經常性薪資差距為小,然而在政府宣示將致力推動性別平等的目標下,如能進一步縮減兩性薪資差距,鼓勵更多優秀女性投入職場,發揮所長,將能挹注台灣經濟發展更多的重要活水。
台灣經濟轉型 犧牲女性
經由上述相關統計之分析,顯示台灣婦女在勞動力參與、就業等現狀仍與男性有所差距,因此相關政策、措施實有極大改善空間。對此,《性別平等政策綱領草案》中「就業、經濟與福利」篇章擬呈現的婦女就業與經濟問題,實值得重視。不過,針對該篇草案擬提出「結合脫貧與福利政策思維」、「平衡兩性工作與家庭責任」、「落實尊嚴及平等勞動價值」、「建構友善的就業與創業環境」等4 項政策願景與內涵,本文認為,改善台灣婦女經濟地位與就業,除與勞工、就業等政策,以及相關福利措施與配套辦法息息相關外,恐更須從制定國家經濟、產業發展方針的源頭開始,將加強女性參與的目標與手段納入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政策中,才能從產業政策、人才培育、技術研發、市場與行銷等不同層面,為女性參與創造更好的機會與環境。
舉例來說,台灣歷經經濟與產業結構之轉型,在國內土地、勞工成本上漲壓力下,自1990 年起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移往其他工資低廉地區,包括東南亞國家、中國大陸等地,也導致過去提供女性重要就業機會的加工出口區盛況不再,各加工出口區內僱用員工人數從1980 年代鼎盛時期近10 萬人逐年下降,至去(2010)年4 月時下滑至58,000 餘人。由於女性勞工一向占出口區勞工比率高達7 成左右,過去以來因經濟不景氣、企業裁員、產業外移而深受影響的女性為數眾多。由於政府未能從產業發展政策、人才培育與職訓等各方面提供這些女性不同的就業機會,導致許多低技術女性勞工成為台灣過去經濟轉型下的犧牲者。
規劃產業發展 納入性別
記取經驗,放眼未來,我們呼籲政府在規劃台灣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願景、藍圖與實際行動時,應確實納入性別主流化的目標與執行手段。依此,在台灣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以及政府積極推動貿易自由化等政策方向下,不僅台灣力行國際化、自由化所享受的經濟發展果實應由女性共享,政府亦應將開放市場所遭受的衝擊,例如傳統產業、農業、中小企業,分析其對男女兩性之不同影響,進而提出具體的因應與輔導、協助方案。
更重要者,行政院為台灣繼半導體、面板、資通訊產業後尋找新的經濟成長動力,於2009 年宣布6 大新興產業、4 大智慧型產業與10 大重點服務業,作為新世紀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軸。其中,6 大新興產業為生技、觀光、綠色能源、醫療照護、精緻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其下並設定執行目標,如觀光產業之目標為打造台灣成為東亞觀光交流轉運中心及國際觀光重要旅遊目的地,希望達到觀光收入5,500億元, 就業人數40 萬人的目標;精緻農業之願景為至2012 年時創造53,000 個就業機會;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則期待打造台灣成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匯流中心,至2013年時總產值達到1 兆元,增加20 萬就業人口。
在上述6 大新興產業中,觀光、醫療照護、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等一向是台灣女性就業的重要領域,近年更是許多女性創業的重要目標市場,在10 大重點服務業中如餐飲、音樂、會展、教育等領域更是如此,主政單位應在產業政策研擬的過程中,即將如何擴大女性參與及貢獻,納入政策目標與執行計畫中。如此再配合就業、勞工、職場等政策,以及托育照顧、社會福利等配套措施,始能落實性別主流化的完整內涵,也才有可能達到政府推動性別平等政策的真正目標。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