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教練,我累了!」——談疲勞性骨折

楊榮森 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從小立志以運動作為終身職志,這些未來的運動選手從小即被刻意培訓,以棒球為例,從少棒、青少棒、青棒到成棒等階段,其他項目如籃球、排球、網球、田徑、體操等,無不全力以赴,競爭激烈。





在競爭之後終有傑出選手問鼎,但未必所有運動員都具有相似的體能和技術,在選訓過程中,許多年輕選手面臨著一波波嚴峻的訓練與考驗,在不知不覺當中發生相關的運動傷害,如肌肉、肌腱、韌帶之斷裂、扭傷、挫傷,但疲勞性骨折並不常見,年輕人疲勞性骨折的表現和鑑別診斷與年老運動選手不同,疲勞性骨折卻經常會引起運動員的疼痛,影響選手的運動表現。





在2011年2月美國骨科醫學會中,一篇來自美國紐約的研究報告,分析青少年運動員所發生的疲勞性骨折,同時也指出這些骨折的性別差異。研究者利用當地高中的運動員教練申報到網路的資料進行分析,對於每位經由放射線檢查確定為疲勞性骨折的案例,指導各運動員教練填寫完整標準化網路表格,取得詳細的運動員基本資料,骨折類型,臨床表徵,運動種類,參與層級程度,訓練強度,和各種膳食習慣,建立資料庫,進行研究分析。





結果發現有189位青少年運動員發生疲勞性骨折,74位男性,115位女性,這些病患共有230個骨折。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脛骨(48%),其次是腳掌骨(蹠骨)(19%)、腓骨(10%)、脊椎(6%)、骨盆(4%)、後足部(4%)和股骨(4%)。在本研究中校隊代表佔最多數(53%),最常引起男性選手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運動是田徑(26%)、美式足球(23%)和越野賽跑(19%);女性則為田徑(28%)和越野賽跑(23%)。男性運動員發生骨折的平均年紀為15.97歲,女性則為15.46歲;發生骨折時男性的就讀年級較女性高(男性為10.56級,女性則為10.14級),男性的身體質量指數大於女性(男性為22.4,女性為20.8),前述這三項差異都具統計意義。此外,男性運動員的睡眠時間比女性長,且有較劇烈的舉重訓練計畫(男性每週3節,女性每週2.2節)。在2011年1月~2月份的Curr Probl Diagn Radiol.刊登一篇英國的論文,分析年輕運動員發生疲勞性骨折的影像檢查,這些檢查可推論發生疲勞性骨折的致病因,必要時需使用磁振造影做鑑別診斷,以免延誤。





目前運動醫學較少注意青少年運動員的疲勞性骨折,常被低估或被低報。本研究顯示青少女運動員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風險較高,過度激烈的訓練計畫和高度參與(如校隊),都可能是引起疲勞性骨折的風險因子,值得有關單位和家長重視。





【選自《健康世界》423期 2011年3月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495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健康世界一年12期 0 14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