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近來變革,被解讀為走向柔性政黨,是轉機或是危機,關鍵應在於台灣民主素養提升速度,以及找回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形象,重新喚起人民對民進黨的信心。
民進黨總統、區域立委候選人的初選已採取全民調,加上民進黨中央表示未來將採黨政分流,走黨員數目求精、基層經營求廣並進策略;這一連串重大變革,被解讀為民進黨已經開始轉型,從原本的剛性政黨轉化為柔性政黨。只是,這突如其來的改變,真的能夠在未來選舉中面對組織綿密加上有黨產挹注的國民黨嗎?而民進黨倘若自行轉型,卻忽略黨員感受,這樣的轉變也未必能為各界所接受。
柔性合潮流 好壞目前難料
面對黨員投票權被剝奪可能引起的黨員出走潮,前行政院長、中常委謝長廷表示,這是透由民主程序做出的決定,也讓民進黨走向黨政分流,成為選舉機器,走向柔性政黨。他說,這是一個潮流,黨員如果出走到一個程度,民進黨會從量變到質變,外國也有這種例子,變成一個比較柔性的政黨;將來徹底黨政分流,黨員只選黨代表、地方主委、常委、執委和黨主席,這是「黨」的,那「政」的部分由民調產生,沒有司法干涉初選的風險,更可避免派系分贓。
謝長廷表示,民進黨本來是運動的政黨,是要推動理念的政黨,現在民進黨會慢慢變成柔性政黨,但「結果是好是壞,這很難講」。比較可惜的是民進黨事前並沒有警覺體質正在變化,他認為應該提出一套理論來解釋變化。現在國民黨推派運動員、明星、演員來參選,民進黨也可能變這樣。
回顧民進黨創黨之初,因處威權時代,為了讓政黨得以發展,因此採用剛性政黨的組織形態。但近年來,為配合時代潮流,開始進行黨內組織調整,這次黨內初選方式爭論之中,甚至有不少黨內人士提出參考美國初選制度的建議,由全體選民來決定黨的「總統」候選人,使候選人的理念、政策以至是「人氣」都經過民意的檢驗。這樣做,看似對於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十分有利,只是,基層黨員向來是支撐民進黨的基礎力量,如今權力遭剝奪,也難怪至今僅有少數黨員願意盡繳黨費的義務,若繼續這樣下去,地方黨部在無經費來源下,可能難以經營下去。
所謂柔性政黨,政綱與黨章內容較為模糊,隨著選舉情勢保持較大彈性,因選情與領導人政見而常有變異。黨紀鬆散,甚至沒有黨員登記制度,政黨機構不清楚其黨員人數與身分,出入自由不需考察。柔性政黨中央與基層組織具有很大隨意性,大多僅在選舉期間活動,平時僅是俱樂部與談話會性質,中央領導只是候選人的競選總幹事,沒有實質的政黨領導權。美國民主黨、共和黨與加拿大、紐西蘭等國政黨屬之,台灣的新黨也是類似的型態。
反觀民進黨,有嚴密的組織及章程,黨員有固定的義務與權利,性質上是剛性政黨。民進黨最早的初選,幹部評鑑與黨員投票各占一半,但由於幹部評鑑僅由少數人投票,加上出現賄選、換票等情事,所以後來取消幹部評鑑。至於黨員投票,也衍生人頭黨員問題,後為沖淡人頭黨員的影響力,於是加入民調;最初黨員投票與民調各占一半,後來黨員、民調比率為3:7,直到去年5 都選舉採全民調。
除弊恐生弊 台聯轉型萎縮
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陳茂雄認為,目前民進黨的初選是以柔性政黨的模式產生候選人,卻有剛性政黨的黨員,所以算是剛性政黨柔性化。他認為,民進黨公職候選人的初選制度一改再改,主要的是要消除弊端,只是弊端永遠不能消除。民進黨將政黨柔性化的目的是要消除弊端,可是新的弊端還是繼續產生,上一次立委候選人初選前,就有人廣設電話,以增加民調時被抽中的或然率;另外,也增加新的困擾,就是敵對政黨的支持者也可以決定自己政黨的候選人,失去公平。民進黨雖然曾經祭出「排藍條款」,但它只能排掉以前藍營的支持者,不能排掉即將選舉的藍營支持者,因為以前支持藍營的人有可能在即將舉辦的選舉中支持綠營。
其實就目前看來,民進黨是否已經轉型尚難定論,且孰好孰壞也難逆料,但在2008 年總統選後,本土勢力受挫,同年4 月,在民進黨還在檢討反省之際,當時同為本土陣營重要力量的台灣團結聯盟則先決定重新出發,解散原有中執會,並進行黨員重新登記;台聯人士表示,台聯黨會失敗,主要是當初成立是為了扶植陳水扁當局,組成分子並沒有很高的理想性,以致當陳水扁當局發生貪腐情事,就嚴重挑戰台聯黨的自主性。
台聯發言人周美里強調,台聯黨未來寧小勿大,組織及幹部都會嚴格挑選,採精兵主義。未來台聯黨將定位為柔性政黨,有別於國民黨、民進黨之類的剛性政黨;因此,黨員將不求多,只要認同台聯黨理念者,都可以成為台聯黨之友。只是,轉型至今,台聯吸納力量有限,甚至一度傳出泡沫化危機。
至於民進黨在歷經2008 總統、立委選舉挫敗後,並沒有認真去檢討黨內部的組織定位,包括要走剛性政黨、還是柔性政黨。
其實,是要繼續走剛性政黨或是轉型成柔性政黨,主要癥結在於是否設法解決黨的決策體制、黨的運作基礎,包括對社會團體的吸納等問題。因為,民進黨的問題,不在於選舉輸贏,而在於必須重新找回民進黨的發展定位、組織發展,包括黨的結構、對中國的政策方向,如何找回清廉、勤政、愛鄉土的形象或價值,重新喚起人民對民進黨的信心。
鬆綁成與敗 須看選民素質
民進黨臨全會決定總統、區域立委候選人的初選採取全民調後,也引發了一波嚴重的黨員出走潮。 (攝影/林敬原)
民進黨籍立委蔡煌瑯認為,其實現在民進黨並非執政黨,因此,若要完全轉型成選舉機器可能會面臨角色錯亂的尷尬,他分析,2004 年陳水扁以總統身分兼任黨主席時,要求政務官退出中常會,力求黨政分離,要讓民進黨成為單純選舉機器,黨內弱化民進黨呼應聲四起,當時包括蘇系立委林育生認為,民進黨應該走向柔性政黨,謝系立委李俊毅也指出,黨應走向內造化,轉化成專業選務經理人,並區隔黨政,讓重大政策決定回歸憲政體制內。
但現在時空不同,蔡煌瑯表示,今年1 月臨全會全民調案過關後,黨中央進一步指出未來將採黨政分流,外界解讀這是民進黨完全柔性化的大跨步,但他說,因執政在野角色不同,不能與2004 年相較,這次的黨政分流,主要是因應國民黨刻意將政黨初選納入選罷法規範,所以黨中央的黨政分流,指的是黨職選舉與公職選舉的區別。
然而,假如因全民調案迫使民進黨轉型,蔡煌瑯則認為,屆時民進黨將成為化黨員於無形的精英政黨,突如其來的基層組織鬆散,對黨會產生衝擊,他說,因為台灣的政黨政治並未完全成熟,尤其在國民黨還是挾龐大的不當黨產作為競選基礎情況下,台灣的樁腳政治、綁樁文化依舊存在,假如民眾的民主素養成熟度提升速度無法跟民進黨的轉型腳步一致,會造成何種結果,無法預料,但他也說,未必就是對民進黨不利,一切仍待觀察。
制度每年變 或為因應現況
不過,投入年底大台中市清水大甲區立委選舉的前民進黨籍立委蔡其昌則表示,他不認為民進黨有所謂柔性化的趨勢,他說,民進黨成立至今,黨內的選舉制度幾乎每年都在變,每次的改變都是因應當時的選舉狀態與生態結構,「已經是一種常態性的變動」,他舉今年通過的全民調案為例,現在這個階段,各方人士都覺得民調案是比較好的選擇,但也許過個2 年,則有人開始認為全民調不妥,回歸黨員投票方式,他說,這種循環、改變都是隨著時空環境不同而有所變革,不能說這樣就是表示民進黨的體質變了。
蔡其昌表示,根據他的觀察,民進黨內的權力運作方式、黨的內部結構,其實從創黨至今,無論是內部民主或是各方勢力間的相互制衡、監督,都沒有出現太大轉變,有時或許會參雜派系的各自算計,例如上屆立委選舉時所採取的排藍民調,這都是黨內權力消長結果下所產生出來的選舉制度,他說,當時有人贊成、有人批評排藍民調,但這也都是針對選舉所進行調整的制度。當然,或許民進黨自2008 年下野後,感覺起來變得柔和多了,他認為,這是民進黨回應民眾的期待,少了廝殺,是一種升華,但這並不表示民進黨的黨性變了,「我們一樣還是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本土政黨,跟台灣人民站在一起的價值從沒變過」。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