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病痛可以用藥物醫治,那心理受傷該用什麼治療?
一幅優美的畫、一部感人的電影、一本好看的書,都能成為人們情緒抒發的出口,填補內心空洞,這是「藝術」的力量,這也是讓廖瑩怡從醫生轉戰設計師的主要原因。「醫者醫心」,廖瑩怡說,她曾遇到有的年輕病患心結解不開,比身體病痛還難過。有回她心情沮喪的時候,參觀美國藝術空間,頓時感到輕鬆,才發現原來藝術也可以「醫心」,這是物理醫療上所無法做到的,加上她從小就熱愛藝術和戲劇,於是有了想邁向設計之路的心。
「隔行如隔山」這句話可真不是蓋的,在她決定前往時尚的代表國家義大利修習設計時,除了必須鑽研一字不識的義大利文之外,還要先說服從小就對她寄予厚望的家人。現年38歲的廖瑩怡,在求學階段中一直都是成績名列前矛的好學生,還曾是台中向上國中第一位考取北一女的高材生,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後考取中醫和西醫執照,一路從實習醫生、住院醫師到台中榮總的放射科醫師,29歲前的廖瑩怡,人生走得十分平穩,擁有一份人人稱羨、高薪且穩定的工作。這樣看似美好的人生,不僅完成家人對她的期待,也滿足自己想當醫生救人的浪漫思想。然而,從醫的過程使廖瑩怡與生老病死如此接近,也因此對生命和人生有了不同的體悟。「病人的感激聲與生命故事讓我找到另一種精神重生的勇氣,我終於了解所有的生命試煉與知識,只是在滋養我的創作靈魂。」在一趟前往法國的旅途中,廖瑩怡巧遇台灣設計界的大師郭叔雄先生,談話中受到他的熱情所感動,也讓她定下了從零開始的決心。
像是不留給自己後路般,廖瑩怡付出全副心力,從設計新鮮人到2003年奪下米蘭時尚奢華品牌Ermeligildo Zegna品牌重塑獎冠軍(世界華人首位米蘭時尚首獎得主),只花了不到兩年時間,並隨後取得義大利Domus Academy設計碩士和英國Wales University藝術碩士,2007年更擔任由金馬獎配樂大師林強在瑞士日內瓦所舉辦的國際影音展「數位花園」藝術指導。現在的她,是國際free lance設計師,並正在進行米蘭個人國際品牌的設立。
從廖瑩怡的設計作品中,可以很明顯感受到她對創作的熱情與人文的關懷。「台灣所需要的不是只有美美的藝術品或設計品而已,而是能走入生命藝術殿堂的通道。」於是,她期望自己能成為台灣與國際藝術傳遞的窗口,將她的第一本書《時尚無罪,心是魔》當作藝術品來雕琢,費時整整3年把創作歷程毫不保留地與讀者分享,就像一本結合經驗生命與藝術靈魂的生命教科書。
人說「有夢最美」,從廖瑩怡的例子可見,極端的人生也能是一項完美的藝術品,只要找出心之所向,然後,用力地逐夢踏實。
【更多內容請見廣告Adm2011年1月號23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