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夏天好發的腸病毒,卻在時序才進入2月時,即傳出14例重症病例(截至2/19),比去年、前年一整年的病例數都來得多。讓人不禁憂心,是否又會像民國87年一樣,出現腸病毒肆虐全台,造成許多父母心中永遠的遺憾。疾病管制局已請兒科醫學會加強辦理全國6區臨床醫師教育訓練,針對腸病毒緊急後送做好因應措施。
新年伊始,不到2個月卻已傳出14例腸病毒重症,讓衛生機關嚴陣以待,期望不要再出現如民國87年的嚴重狀況,死亡78例,重症400多例。至於重症留下的後遺症,則讓孩子的成長歷程多了幾分困難。
宜多注重個人與環境衛生
10年前,即民國87年的夏天,腸病毒席捲全台,讓當時不少幼兒園紛紛停課的印象恐怕早已為人淡忘。但相隔10年,在還不是好發季節的冬天,已傳出14例的腸病毒重症。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內科主任黃高彬指出,今年重症案例多分布在南部(高雄縣5例、高雄市3例、屏東縣3例、台中1例、新竹縣2例,除新竹2例外,其餘12例皆在高高屏地區感染),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前兩年的南部較少腸病毒案例,因為少抗體,造成可染宿主增加;二是忽視個人與環境衛生,特別是3歲以下的小孩愛吃手,而吃手前又不知在哪摸到帶病毒的物品,提高了傳染機率。
他提醒,南部重症案例多,表示病例多,因此,父母務必要注意小孩與環境的個人衛生,以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根據流行病學觀察,每隔3年,會出現1次流行,從民國87年算起,依據重症案例推算約符合這樣的趨勢,黃高彬醫師引用疾管局統計資料,2005的重症142例、2006年11例、2007年12例,2008年才開春即有14例重症,的確值得父母高度重視今年腸病毒疫情!
認識腸病毒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感染科主治醫師陳俊仁指出,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統稱,包括很多種病毒,比較為人所熟知的包括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與腸病毒71型等等,這些病毒都是可經由腸道引起感染,所以在學術上統稱「腸病毒」。
◎型別不同‧病情不同
由於經過了多年的努力防治之後──小兒麻痺預防注射,問題已經很少了。現在的難題主要是小兒麻痺以外的這些腸病毒,又可再分為大約有70多型,國內所流行的腸病毒,大多以「克沙奇病毒」稱之(手口足病以克沙奇病毒最常見)。不同型的腸病毒引起的疾病種類也有所不同,但有些不同的病毒也會引起相同的症狀,故手口足病這類的病症可能在同一人身上發作幾次。但即使已得過腸病毒,下次還可能會被不同型的腸病毒所感染。他補充,雖然依據流行病學,流行季節應該在夏季,但在四季分界不明顯的台灣,卻一年四季都可能會發生。
黃高彬醫師補充,今年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在亞型已有所變異,由於沒有抗體,更易對人體造成影響。不過,他說,也不是所有的腸病毒71型都會造成重症,80%的病患症狀不嚴重,只有20%的病患易出現重症,而重症患者多為3歲以下。
◎症狀多元‧程度不一
最常見的症狀應該就是咽峽炎及手足口病。陳俊仁醫師表示,腸病毒引起的症狀非常多元化,有些是類似感冒的症狀,也可能會有出血性結膜炎、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腸胃炎、病毒疹或是肢體麻痺症候群等等。隨著不同型腸病毒的感染,症狀可能就會不同。
手足口病:一開始,小朋友可能只出現發燒的症狀,之後嘴巴出現多處潰瘍,在手腳或屁股會出現小水泡的皮疹。
咽峽炎:則是只出現發燒及口腔潰瘍。
腦炎及腦膜炎:病童可能出現哭鬧不安、活力下降、嗜睡、抽筋、嘔吐等現象。
心肌炎、肺水腫或腦炎腦壓高:咳嗽厲害、心跳很快、臉色蒼白、呼吸急促或困難的情況。
陳俊仁醫師提醒,若病童出現後兩者所說的症狀,請父母盡速送至醫學中心就醫。黃高彬醫師也強調,由於中樞神經受損所造成的傷害,很多是永久性的,父母千萬不能輕忽,當重症徵狀出現,把握黃金治療期,可以將傷害降到最低。這麼多年來,醫學中心醫治腸病毒已有完整的規範,就是期望可以盡力救治病童,讓病情受到最好的控制。黃高彬醫師對87年的死亡案例,多發生在醫療資源不足的鄉下地區,讓他備感心痛。
治療與預防
他說,還好大多數病童可自行恢復,不需要特別治療,一般只需要適度養分及水分補充即可,照顧上只需注意有無併發重症腸病毒的情形,如果有意識不清、昏睡、抽筋、呼吸急促及心跳加快的情形,則必須儘速請小兒專科醫師做評估。
預防:到目前為止並無疫苗可施打,通常只要注意個人居家衛生,勤洗手,同時避免與人親密接觸,或是在流行期間進出公共場所,即可減少被傳染的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