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合作協議開啟大商機
時值日本地震帶來海嘯及核輻射危機,全球股市一度有走入空頭的疑慮,不過王金平院長說,對投資人而言,這是一個大好的機會!而兩岸生技醫療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的大未來。
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副執行長賴博雄也說,「亞洲地區已經是全球健康事業的主戰場」,他說,台灣在○七年通過「研擬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後,包括製藥業、生技業及醫材業的股價本益比都有二.五倍到二.七倍的增加;而台灣申請醫藥專利的部分共計有九萬四五七九個,平均一個專利成本約○.九四億美元,是全球最低,顯然台灣在ICT背景下,有著相當的成本控制效果,但是,他也明白指出,台灣生技業的瓶頸在「規模」。
台灣業者瓶頸在「規模」
大陸從○九年推出醫療改革計畫,規劃八五○○億人民幣發展生技產業,不過大陸現行規劃的二十二個臨床生物產業基地(全球最大、最多),讓估計投入的資金規模上修至一兆一三○○億人民幣,顯然大陸在人口老年化及人均所得增加的趨勢下,對生技產業的發展有著急迫性的需求。
根據統計,大陸醫藥出口前四十大企業中,有十四家是台商企業,而目前有約二○○萬人任職於大陸企業高層,其中有九萬個台商位於大陸的經濟核心區域;再者,根據中國藥品生產品質監督管理辦法第七十九號新修定版,任何有關血液製劑或疫苗等產品生產,都須在兩年內符合GMP規範,這樣計算起來,大陸至少四二%的製藥廠必須關廠,這是台灣的機會。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生活與生醫研究組組長周綸音也指出,全球人口結構的改變,尤其是老年化社會最明顯,成為慢性病患者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全球的生醫產業將從醫療走入預防醫學,且預估到二○二五年,全球慢性病市場將會是現在的二至五倍。
從醫療進入預防醫學
他認為,兩岸醫療健康產業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台灣人均GDP約一.六三萬美元,人均醫療健康支出占GDP比重約五.二%,中國人均所得約二○三九美元,醫療健康支出占比四.二%,相較於美、英人均所得約三.八、四.六萬美元,醫療健康支出占比分別是七.七%及一四.八%,而成熟市場占比約一五%,中國進入萌芽期,台灣則進入成長期,兩岸的合作將激發無線潛力。
而台灣新藥品質規範與國際接軌,臨床試驗新藥研發與國際廠商合作,成為進軍大陸市場,布局亞太地區的重要機會,他並點名國內新藥開發商,包括台醫、寶齡富錦、永昕、台灣醣聯、太景、基亞等,都是短期間與國際藥廠合作後陸續進入二期、三期的未來機會廠商。
五年關鍵期掌握醫藥通路
大陸十二五生醫產業將有四大變化,周綸音說,大陸醫改目標到一五年,生醫產業(含醫療器材)總產值將達三兆人民幣,而這四個進程分別是創新能力的突破性發展,也就是二十五項新藥要有機會陸續投產上市;其二則是加速國際化,也就是取得歐美日認證二一至一○○家,且出口製劑達一五○至二○○種,製劑出口將超過四○億美元;第三步則是品質系統水準大幅提高,也就是一百家企業製劑躋身世界主導市場,四千家企業達到新GMP;最後是企業轉型,也就是化學、中藥等生物技術藥品。因此,周綸音說,未來五年大陸醫藥通路企業集中度將逐漸提升,是台灣參與大陸醫療通路的關鍵黃金期。
台灣工銀生技創投協理羅敏菁說,今年到一二年,生技產業的新投資熱點從四個角度來看,其一是國際競爭力強、未來成長性佳的原料藥產業(台耀、展旺);其二是某些利基新藥,他點名中裕,因為中裕是全球唯一愛滋病單抗藥物,且是FDA主動推薦的藥廠,認為他目前股價低、爆發力強;其三則是來台上市的國際性生技公司,Epitomics,是全球最大兔子抗體公司,靈敏度高,客戶多為國際性大藥廠,其癌症檢驗試劑維預防醫學注入強心劑,並具有中國升劑學名藥題材(已授權中國最大生技學名藥公司);其四則是複製台灣成功經驗進入中國通路者。
若從投資角度來看,上述觀點中,台灣的生技產業就是從大陸醫改商機為著眼點,因此,要投資台灣生技產業,勢必有所謂的短中長期的投資規劃,初期當屬即將開放的陸客自由行,可望帶來的觀光醫美、健檢商機。中期當然醫療器材、通路及原料藥等,都是直得注意的標的。長線而言,新藥是個大爆發,值得長期追蹤。
本期其它精彩當期文章延伸閱讀
◎股市一週動態:天災人禍齊至 避險貨幣受寵
◎黃啟乙專欄:四海之內皆兄弟
◎郭恭克專欄:另一次買點可能再現 迎接市場悲觀情緒
◎專家看台股:大盤見七字頭就是買!
◎基金導航:日本強震後的投資新思維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13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