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重創日本,震垮核能安全的迷思,更震出台灣人民對核能安全的深層疑慮。不論藍綠,台灣多數人都對台灣的核電廠「心存恐懼」,更不希望日本遭遇的核災噩夢,成為台灣的現實。
不過,面對台灣人民的普遍不安,馬政府明白宣示「繼續擁抱核電」的立場,勢必成為下屆總統大選的熱門議題。一旦台灣人民對核電廠的疑慮「心存定見」,國際上也出現「暫緩核電計畫」的趨勢,屆時擁抱核電的馬政府,將面臨龐大的連任挑戰。
《宣示 核電廠繼續運轉》
日本發生強震,災情超乎想像,更嚴重的是,核電廠爆發輻射外洩災害,情況持續惡化,引起全世界恐慌,危機與傷害,至今都無法解決與估計。
台灣暫時不受日本核災影響,但台灣的核電廠安全與否,這個老問題再次挑動台灣人民的敏感神經,恐慌持續蔓延擴大。「日本都無法應付,何況台灣!」沉寂已久的反核、環保團體,終於獲得重視,也贏得越來越多的民眾的認同。他們的訴求很簡單,「暫停核四,核一、核二停止延役!」反核聲浪高漲,強調「節能減碳」,寄望核能電廠達成減碳目標的馬政府,相當的尷尬。馬總統公開明白表示,「台灣核電政策沒有大幅改變」,運轉中的核電廠不需要停止,要不要延役就再檢討,至於核四則要求加強防護,因應複合式災難。
馬也強調,發生緊急危險時,運作中的核電廠才要停止,「目前這種現象沒有出現,所以不需要停止!」未來的檢討,要考慮世界趨勢與台灣的能源需求。馬英九講得很模糊,立場卻很清楚,就是馬政府的核電政策,不會改變,核電廠繼續運轉,核四廠也要繼續興建,未來投入運轉。
為降低台灣人民的疑慮,行政院則宣布原本計畫2011 年開始商業運轉的核四廠,「將延期1 年!」《立場 非核家園應檢討》
馬英九當初競選總統時,對核電政策的立場,其實跟現在差不多,模糊但立場清晰。
08 年大選前,馬與對手公開辯論時,明白指出,「台灣非核政策應該檢討!」馬當時強調,民進黨執政時,停止核四興建,當選後會在安全前提下加速推動,也將召開「全國能源會議」,檢討核電能源;不過,「當先進國家的核能發電都不減反增時,國內的非核政策也應檢討!」選前,深諳經濟領域的蕭萬長也表明,全球都在檢討能源政策,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發電方式,「非改不可」。雖然有再生能源,但各國用電量都大增,「很多國家開始找乾淨的核能發電」,包括英國、法國、美國,而日本的核能發電占總發電量快接近五成。蕭也強調,「非核家園是很遙遠的願景,很遙遠!」國際間如果都走這條路,核能發電是必要項目之一。他強調「絕不是說必然會恢復核能發電,而是不能排除這樣的選項!」因此,馬政府在就任之前,對於核能發電的立場,已經非常清楚,認定核電屬於乾淨能源,能夠達成節能減碳的目標與國際趨勢。
《惡劣 竟偷渡擁核結論》
上萬名反核人士走上街頭,要求馬政府停止興建核四廠,並關閉已經運作的核一、核二、核三廠。 (攝影/林敬原)
馬政府本質上,延續國民黨一向的立場,就是「支持核能發電」,只是態度上刻意曖昧,實際上「只做不說」。不過,09年4 月舉行的「全國能源會議」,馬政府擁核的立場,更加清晰。
為兌現承諾,馬政府果然舉辦全國能源會議;然而,球員兼裁判的做法下,刻意迴避反核主張,甚至偷渡「擁核結論」。
台灣曾在1998 年、2005 年舉辦全國能源會議,但最後難逃「議而不決」的宿命,重要的「調整產業結構」等敏感核心議題,只說不碰。但馬政府舉辦的全國能源會議,卻連「調整產業結構」都束之高閣,只談氣候變遷與能源稅制,引起學者與環保的抨擊,強調政府根本沒有減碳的決心。會議達成兩百多項共識,百餘項未達共識的意見,包括核能問題。當時行政院長劉兆玄卻強調,從高碳走向低碳社會,要兼顧「降低碳排放」與「維持競爭力」。劉也強調,台灣有3 座核電廠運轉,未來核四也要加入營運,「核能作為我國邁向低碳家園的過度選項是既存事實!」反核人士批評,會議對核電問題毫無共識,但政府卻已有明確立場,而且會議過程刻意排斥核電廠居民的聲音。事實上,馬政府在會議中,安排不少企業界支持核電政策,甚至主張增加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率,大聲疾呼「核能才是綠色乾淨能源!」擁核與反核在會議中,立場針鋒相對,也未達成共識,但主辦單位卻在會議手冊資料中,載明「肯定核能作為未來能源發展的具體政策」,更被批評為「偷渡」,卻清楚顯示馬政府對核能的支持立場。
當時,有台大學者大聲疾呼,強調基於國家安全,政府應該逐年降低核能發電「到零」,認為核能不安全,更非便宜能源,質疑「遇到地震怎麼辦!」也有知名學者堅決反對核能作為減碳方式,強調台灣沒有本錢發展核能,安全是最大疑慮,「核能是死亡能源!」台灣反核人士的呼籲,現在看起來絕非危言聳聽,每一句都呼應現在台灣人民心中的恐懼與疑慮。不過,台灣反核聲音長期遭到漠視,直到這次日本出現核災。
《噩夢 馬繼續擁抱核能》
利用這次日本震災與核災,馬政府找到發揮的舞台,慎重其事召開國安會議,馬總統親自主持,甚至跳上第一線召開記者會,提出「因應作為與具體行動」方案。
事實上,看到日本的核災,台灣人民對於核能安全的疑慮,逐漸發酵當中,但馬團隊只想搞一場讓自己改頭換面的「政治秀」,以利於接下來的總統大選,對於台灣人民內心中的真正想法,依然有很大距離。
台灣反核意識高漲之際,民進黨丟出「暫停核四施工」議題,反核團體也開始積極活躍,馬政府講了一堆空洞的宣示,包括堅持核安為前提、妥善因應未來複合式災害等空話,具體的立場就是繼續擁抱核能。2000 年底,民進黨政府宣布停建核四,引發政壇震撼與連鎖反應,藍綠衝突激化,藍軍上演罷免總統戲碼,最後在大法官會議解釋文的「反對」下,阿扁政府黯然收回停建決定。
馬政府當然也很清楚,當年國民黨支持核四,反對貿然停建,痛批民進黨政府的「草率」,導致台灣經濟停滯,平白增加國庫負擔。如今,就算馬政府想要「凍結核四」,想要「終止核能政策」,也是騎虎難下,毫無空間,只能說說空話,安撫台灣人民,其餘方面也是束手無策。
不過,台灣人民不會因為馬政府的口頭保證,就解除對台灣核能安全的憂慮,尤其是當世界主要先進國家都開始「檢討核能政策」,馬政府的「堅持」,只會讓疑慮有增無減。
《核災 難以逃避的議題》
日本核災引起全世界關注與恐慌,台灣鄰近日本,又有安全上無法讓國人放心的核電廠,接下來的總統與立委大選,「核能安全」絕對是藍綠陣營交鋒的主題。
就綠營來說,「反核」一向是名正言順的「神主牌」,當年要不是在野的國民黨反對停建核四,造成政局混亂,台灣早就朝非核家園邁進一大步。為「奪回政權」,綠營勢必操作核安議題,進一步逼迫馬政府表態,要求馬政府接受「非核家園」理念,然而,馬政府擁核的立場前後一貫,已無轉圜空間。
核災是不可承受之重,也是民眾切身相關的議題,更重要的,核能安全議題不分藍綠,一旦「反核」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民意,擁護核能的馬政府,必然會遭到相當的壓力,如果無法擺脫核安議題的壓力,馬的連任之路絕對遭遇強大的挑戰與阻礙。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