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發生於歐亞與太平洋板塊相互擠壓的311 超級大地震與海嘯,使得亞太安全格局也出現戰略地殼的錯動,尤其是在美中競爭、日本衰落以及中國影響力坐大這三大因素下,反而提升了台灣在美國心中的戰略地位。
在311 日本地震與海嘯的雙重震撼下,國人自然將注意力放在救災、核能安全以及政府的撤僑能力上。但由於日本是世界第三與亞洲第二的經濟體,又是美國在亞太最關鍵的盟國,更是對台灣最友好的鄰近國家,台日經貿互賴也高得無法想像,因此對台灣經濟會有十分深遠的影響。此外,在中國崛起改變亞洲戰略的當口,一個受創慘重的日本,也會導致平衡中國的亞太戰略力量出現缺口,對台灣的戰略環境更有重大影響。
隨著事件的發展,特別是當台灣作為美國從日本撤僑的唯二選擇,不僅顯示美中對立態勢的嚴重性,也顯示了台灣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因朝鮮半島的不確定情勢日益升高,以及日本災後復建的需要,台灣在美國政府的戰略重要性應會持續提升。中國影響力持續擴大與台灣在美國亞太政策戰略地位的提升,這兩大因素會產生何種後果,將是影響亞太局勢發展的關鍵。
《地震衝擊世界經濟》
在泡沫經濟後日本一直處於疲軟狀態,與1995 年阪神震災日本占世界近兩成的GDP 相比,現在日本對世界GDP 貢獻已經退縮到9%,同時此次地震與海嘯衝擊地區也不是日本關東、關西等傳統的經濟核心區,而是相對地廣人稀的東北地方,其產業也以農產品為主。但由於重要的汽車零組件、占世界5 成以上的鋰電池與矽晶圓廠房與面板關鍵的組件,都位處於重災區中,再加上核電廠因海嘯導致停電所引發的全日本限電現象,不僅使得日本汽車被迫停產好幾天,全世界不管是手機、面板等與顯示器有關的電子產品也都蒙受極大衝擊。這也是為何在3 月11 日發生地震與海嘯3 天後的周一,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世界股市依舊出現大崩跌的現象。表示雖然日本的生產毛額不若過去的威力,但因著全球化以及日本在國際生產技術供應鏈角色的提升,日本經濟對全世界依然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力。這對過去以唱衰日本,呼應中國崛起的主流經濟論調是一大諷刺。
目前經濟學界多認為此次地震會導致日本損失1%的GDP,但由於災後復建的需要,可能日本的GDP 在未來兩季會出現反彈現象。但這會使得原先已經被認為過高的日圓匯率變得更高。
以1995 年阪神震災後日圓匯率升值15%作粗估的話,可能日圓會由現在82:1 美元上升到70:1 美元。這必然對日本的外貿與出口形成重大影響,進一步減弱全球經濟復甦的力道。這也是為何8 國峰會後集體出手阻升日圓匯率的潛在原因。
《能源問題雪上加霜》
由於在震災與海嘯外,還導致核能危機。不管福島核電廠的輻射污染是否被控制住,但是福島核電廠的發電機可能永久無法使用。由於此次出問題的機組數量占日本核電近五分之一,因核能占3 成日本能源的比例,可推估此次日本因核能危機就已經出現6%的電力短缺。如果再加上東北地區其他非核能電廠也因震災受到影響,其電力短缺的程度有可能會到達1 成以上。在這個狀況下,日本必然要出現全國限電、輪流供電措施。
只是這個措施立即影響到日本的產能,也會嚴重遲滯政府與民間企業的效率。而隨著救災後要立即啟動的重建工作,會使得這種電力短缺的狀況更為嚴重,其時間也可能會大幅拉長。
由於日本是能源消費大國,當福島核電廠無法使用,日本人對於核能安全也會出現信心不足的狀態下,日本極可能在短期內會增加石油、煤炭在能源製造的比重。現在世界因北非與中東危機而看到石油價格高漲,這個趨勢會隨著日本進行災後復建而更為加速。導致對石油的爭奪會更為劇烈。
此次國際媒體對於日本人民在災難中的堅忍不拔與尊嚴自制高度評價,但對於福島核電廠問題牽連數日沒有解決,反而還造成世界的核輻射污染危機,都批評日本政府的無能。
《影響美日戰略經營》
但是核污染問題卻也使得日本與歐美國家出現嚴重的政治信任紛爭。法國不相信日本的說法,連親密的盟友美國也決定撤僑行動,其撤僑區域範圍還比日本公布的半徑大4 倍。對日本來說,法、美等國無人在現場但相信狀況推論,可是拒絕採信日本的說詞,更單方面展開撤僑,形同不信任日本這個國家,其後美國無人飛機的空照結果,更坐實了日本認為美國誇大核輻射的指控。核電問題已經造成日本與美、法等國出現信任問題。處於多事之秋的東京現在會吞下去,但這筆帳在未來還是會算清楚的。
除了核輻射危機導致美日互信下降外,日本受創重大,往後必定會將注意力放在內部重建上,日本在經濟與安全事務對美日同盟的支援能力都會打折,更甭提在亞太區域積極扮演平衡中國的角色。這都會影響美日同盟在亞太的戰略經營實力。
短期而言,原先計畫在今年發布的美日同盟新宣言可能會就此打住,或者美日同盟會更重視如何對付天災。但對於美日同盟的總體戰力而言,雖然日本的松島基地全毀,還丟掉18 架新型戰機,但日本的軍事部署早已由冷戰時代的東北移到沖繩等南西諸島,因此軍事損失有限。
此外,位於青森縣的三澤美軍基地,在第一時間扮演非常重要的救災協調與援助發動的角色,有助於扭轉日人心中對駐日美軍殘存的負面印象。而日本自衛隊在救援的演出,也會使日本社會對於自衛隊更具接受度。這可能是兩個對美日同盟較正面的發展。
中國在亞洲的區域影響力會直線上升。這是因為日本短期內無法扮演平衡中國的角色,同時在內部重建需款孔急下,日本對東南亞的合作必會面臨打折,這使得中國對於亞太地區的支配力會更大,但也會因為如此,亞太各國對中國的作為也會更警戒,對於美國的區域期待會變得更迫切。
《台灣戰略位置受矚》
有趣的是,美中競爭、日本衰落以及中國影響力坐大這三大因素,反而提升了台灣在美國心中的戰略地位。此次美國選擇向首爾與台北撤僑,而不是向更鄰近的北京與上海撤退,顯示了美中競爭關係的白熱化,與美國對中國還有強烈的不信任感,也凸顯了台灣在亞太地區處於中心位置的重要性。特別是美中區域競爭關係只會越演越烈,但是面臨日本國力受到重大打擊,以及朝鮮半島因北韓繼承人問題可能再度引爆危機之下,台灣以其在亞太區域位置的中心性,會更受到美國的重視。過去台灣芬蘭化有利於美國、或美國應考慮放棄台灣以成就美中關係等論調,可能會逐漸消散。但是美國未來會採取何種作為,還須再觀察。
《亞太戰略前景混沌》
日後一旦朝鮮半島出現緊張,極可能會重演美國自日本撤僑到台的戲碼,只不過這次是撤掉美駐韓人員。這可能表示台灣在美國的亞太戰略會有更重要的角色。如此預測成真,表示美國更不願意台海出現緊張,也更不願意台灣在戰略上倒向中國,對於任何排除美國的兩岸事務會更敏感,干預力道也可能會更強。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