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闆返鄉》豐藝董事長用科技優勢改善人與土地關係
陳澄芳推動豐藝內部吃健康食材,自己是董事長兼義工。
每周二的下午,位於台北市內湖的豐藝電子餐廳都會很熱鬧,許多員工與義工會前來幫忙,因為當天早上從花蓮及宜蘭開來的貨車,會送來一箱箱新鮮的水果青菜,大家忙著分類,作為員工餐廳料理的食材,也讓訂購的員工可以下班就帶回家烹煮。
人群中,有一位精壯身材的中年人,跟著大家一起分菜,看起來不像科技新貴,倒十足是宜蘭鄉下農民的模樣。他就是豐藝電子創辦人兼董事長陳澄芳。
陳澄芳一九七六年畢業於交通大學電物系,當時正值電子業起飛的年代,許多同學如今都創業有成,例如威健董事長胡秋江、偉詮電子董事長林錫銘、前Foundry Network董事長陳澧,都是電子業重量級人物。
豐藝電子投入電子零件通路產業,如今年營收已近兩百億元,不過,這位科技大老闆目前卻積極投入對環境與土地的保護行動,執著參與的精神,比當年創業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推動產地直銷 自掏腰包補助有機農民
攤開雙手,陳澄芳手上長著像莊稼漢一樣粗糙的厚繭,「這可不是因為打高爾夫球,是這幾年下田幫忙,磨出來的。」六年前,他就不再打球,因為覺得已經打到沒意思了,「我的內心有另外一個聲音在呼喚我,台灣的土地、環境與農民,有太多的事,更重要的事需要做。」
豐藝員工目前吃的水果與青菜,是與近三年積極把農民直接帶進消費市場的大王菜鋪子合作的。大王菜鋪子把花蓮及宜蘭等地六十個農戶所產的食材,直接銷給台北及花蓮等地兩百多個家庭,其中豐藝除了企業本身有採購,也有四十名員工家庭參與其中,算是消費大戶。
大王菜鋪子創辦人王福裕說,當初Eric(陳澄芳的英文名)來找他,談到要長期支持宜蘭的農民,希望他把原來只做花蓮農戶的供應鏈,也納入宜蘭的農戶。「因為宜蘭到了秋冬雨多,收成向來不好,但消費者秋冬季也要吃,光靠宜蘭農戶,很難有穩定的供貨。」
王福裕說,原先他覺得很困難,「但Eric很認真,談了好幾次,並保證要推動企業及員工來參與,我真的是被他的誠意感動了,最後決定和他一起做。」王福裕強調,不是規模做大就對農民有利,最重要是要有長期穩定的支持力量,因為,如果消費者今天要,明天不要,那對計畫生產的農戶來說,反而是個大災難。
強調生產過程不灑農藥及除草劑,只用有機肥料及少數化肥的食材,價錢一定比較貴,例如市面上一顆雞蛋賣兩元,但這裡要價七元,平常一罐油兩、三百元,這裡要六、七百元,「為了幫助農民,為了不再破壞土地,多出來的部分就由公司或我個人掏腰包補助。」
陳澄芳說,人每天吃的食物,與農業、土地的關係是非常緊密的,「例如大家都要吃雞腿,都要吃又大又漂亮的水果,但為了供應這麼多雞腿,這麼多漂亮的水果,生產過程就會被扭曲,對土地、對健康,都造成難以挽救的傷害。」這也是為何他如此積極地從改變吃的習慣做起,希望給農民一些改革創新的機會。
受舅舅影響深 對土地關心、對資源珍惜
陳澄芳對於土地的熱愛,源自於從小在宜蘭長大,故鄉的好山好水,讓他一直有難以割捨的感情。「每次傍晚開車回家,經過雪山隧道出來,看到整片是深藍色的雪山景色,就有說不出的感動。」
陳澄芳老家住在宜蘭市,父母經營「日和行」雜貨店,平常很少管小孩,他總是一大早就和鄰居小朋友跑到附近河圳中釣魚,那時河裡到處可見魚蝦,陳澄芳每次抓到魚,就細心地帶回家養。
在員山鄉種田的舅舅吳錫富,是影響陳澄芳最深的人。念小學的時候,陳澄芳經常到田裡幫忙除草種菜,那時就可以挑很重的擔子,個子不高但很精壯的身材,就是當時練出來的,後來他也成為交大足球校隊的成員。
陳澄芳念的幼稚園叫慈愛園,當時是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從大陸來台灣時,第一個落腳的地方,那時星雲大師還只是三十歲不到的年輕小夥子,小時候陳澄芳就經常在他身邊跑來跑去。如今,這個幼稚園原址已蓋成二十多層的大樓,成為佛光山在宜蘭重要的據點。
陳澄芳帶著記者,回到老家日和行舊址及慈愛園,如今都已翻成新大樓,至於小時候釣魚的河圳,附近已改建成運動公園。回憶這些往事,陳澄芳說,這些童年往事至今還影響著他,不論是對土地的關心、對資源的珍惜、星雲大師的訓勉,都形成他日後創業及工作的座右銘。
陳澄芳的舅舅吳錫富後來加入農耕隊,派駐海外三十年,到過許多非洲及中南美洲等邦交國,用台灣優秀的農業技術大幅提升農民的收穫,不過十年前,吳錫富回台灣,發現台灣的農藥噴得太過分,「像番茄,實在噴太多農藥了,我們農耕隊在海外,也會使用農藥,但會遵循很多原則與限制。」看到現在台灣農村完全沒人管,土地這樣被糟蹋,讓他非常痛心...
《今周刊》745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早鳥致富/礦工之子靠均線賺五百萬元搏翻身
◎封面故事:法令管制掐住喉嚨 獲利能力全亞洲最後一名/誰殺了 台灣金融業?
◎話題人物:Groupon團購網市值從100萬到250億美元的傳奇/錄音室打工仔 創造驚喜變身網路富豪
◎焦點新聞:搶人、搶錢、搶企業/搶50億大餅 人力銀行大打行銷混戰
◎風尚:大老闆返鄉》豐藝董事長用科技優勢改善人與土地關係/陳澄芳感受原鄉召喚 為良田注創意活水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45期;訂閱今周刊電子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