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寒櫻夾道盛開,亮眼的豔紅成功攬客,於是廣植這台灣山櫻成了時尚。南庄鄉新開的一條路,兩旁各密植了雙排比人高的大苗,村民稱之為櫻花大道。我沿路散步,想像明年花季的盛景,反骨又起,能留些地給瀕危的台灣特有樹種嗎?例如油杉。但這是個餿主意,種了它就可能犯法!然而明明我家旁邊的苗圃就有一片健康的小苗,每盆又只賣100元,我們得談談箇中矛盾。
台灣油杉可能是近百萬年內在台灣演化出的獨特物種,因野外個體只剩約500株,被納入文化資產保護法列管的五種植物之一。這原是美事,代表政府正視物種瀕危的態度,然而為德不卒,並沒有展開積極復育的行動。相反的,竟是勒令不能私自繁殖和販售。於是油杉在民間的珍稀身分就更提升了,愛好者私自採種,繁衍出數以千計的不合法個體,豐富了許多庭園。但是眾人在欣賞它優雅風姿時,也隨時提防犯法的罪名。我熟悉的這家苗圃,在去年就被來盤查的山林巡防員糾舉;而主管官員也曾恫嚇植物學家,不得在保留區內採種研究,否則就送法辦。學界和園藝界對此作為是深不以為然。
瓦勒邁杉是澳洲的國寶樹,這活化石在16年前被發現時,野外族群僅約100棵。澳洲政府主動大量繁衍苗木,現已遍植全球,贏得了極佳的國際讚譽,這應是我們政府的施政借鏡。台灣油杉的故事刊載在這一期《科學人》的「生物手記」單元,我們在兩年多前開始每期刊登「生物手記」,廣邀國內的自然學者撰文,已累積了豐富的台灣生物多樣性教材。台灣的生物可能多達30萬種,「生物手記」將持續發掘精采的寶島珍寶。
櫻花國剛受重創,舉世同步見識了那狂野無情的地震和海嘯。我在中研院的生物多樣性中心開會,左鄰的日本教授松浦啟一匆忙告退,他的博物館不能在災難時沒有他,而右鄰的澳洲昆士蘭大學赫格–古貝格(Ove Hoegh-Guldberg)教授則細述今年初的大洪水。去年底澳洲海域的水溫明顯增高,緊接著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颱風和洪災,淹沒了3/4個昆士蘭省,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不知有多少物種會因長期泡水而窒息滅絕。日本的災難仍持續著,居民流離失所,重建經費可能要3000億美元。天災加人禍是大家幾近聽煩了的警語,但果真來臨了,這期《科學人》的專題是地震、海嘯和氣候變遷,談如何預做準備和應對隨之而來的國際難民潮,算是本防災手冊吧!
※延伸閱讀:
‧地震預警系統該上路了
【完整內容請見《科學人》2011年第1110期4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