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朱淑娟一篇討論政治人物參加反核的文章,引起熱烈的討論,也點出社團跟政治人物的愛恨情仇,衝擊下一波反核運動的舉行。
相隔10 年,反核運動再度於3月20 日走上街頭,顯示在日本福島地區發生核災後,核能安全問題已引起人們的重視,有人說看到福島核災,擔心到晚上無法入睡。而在這個月另一場反核遊行即將舉行,主辦單位如何從過去的經驗學習,成了反核運動的重大課題。
《《政治力介入? 富爭議》》
對於反核運動,要不要政治人物介入,最近成了熱門的話題,資深媒體人朱淑娟在網路上發表文章,指出核災是實實在在的恐懼,台灣還要不要核能是嚴肅的思考,遊行的訴求也在此。沒想到卻來了一大票民進黨的民意代表或是即將要選總統、選立委、選議員的,又大又多的政黨旗誌幾乎把「我愛台灣,不要核災」的小標語給淹沒。
曾參與貢寮訪調的台大新聞社學生發出新聞稿強調,不分藍綠政客,有的從頭到尾對反核漠不關心,到了選舉又熱情迎合,一旦掌握權力又徹底背叛。台大學生也譴責國民黨的總統馬英九,在福島核災後還無意檢討核能政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強調,過去多年不論藍綠都對核電所帶來的高風險都搖擺閃躲,看到的只有政治語言的操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責國民黨一向與經濟利益站在一起的同時,也批評民進黨在贏得政權後,對反核半途而廢、甚至回過過來出賣當初的支持者。
朱淑娟在文章中說,「要不要拒絕政治人物參與各界有不同看法,因為任何人都有參與運動的權利,許多運動也因政治力介入終獲解決,但政治人物介入必須知所分寸。如果不尊重遊行訴求,只當作造勢的場子,這種參與只會令人更反感。」她主張唯有拒絕政客,反核才能找到獨立自主的空間。而這是做得到的,去年7 月全國農民站上凱道反對政府強徵民地,當時就拒絕所有政治人物的參與、致詞、旗幟。農民當家作主展現意志,獲得社會大眾支持,也促成政府的改變。
《《參與汙名化? 有問題》》
這個意見,經由謝志誠教授轉寄給相關人士,指出:「懇求大老們,看看年輕的獨立媒體人怎麼說」,在環保團體內部引起討論的聲音。政治人物可不可以參與反核,一直在社團內有很高的爭議,朱淑娟的文章,等於是再一次引爆爭議點,在網路上也引起議論紛紛。
公民記者謝明海提到,「拒絕所有政治人物的參與、致詞、旗幟」有點問題,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權力,誰都無權拒絕。旗幟也難以管控,連警察都無權沒收人民的旗幟。
網友毛毛牙則指出,核電是能源政策一環,擺明是政治問題,當然需要政黨介入解決。當年阿扁核四停工,在立院被修理,被立院押著復工,請問反核團體在哪裡?一邊說不要藍綠,其實藍根本不要你們,綠想跟你們一起合作,被反而被排斥,整天怕人家收割成果,問題是,如果要廢核,期待民進黨立院過半、民進黨執政、由民進黨政府「收割」之外,有其他辦法?期待國民黨?那就慢慢等吧!實際上這幾年只要號稱不要藍綠政治人物介入的運動,全都失敗了!
有一位網友在回應中提到,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不需要拒絕政治人物,是國民黨將政治汙名化,希望下次反核遊行時,能有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出現,那就是真正愛這塊土地,當年阿扁沒能阻止核四,他很失望,不過他願意再給綠營一次機會,畢竟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
《《有沒有參加? 照被罵》》
在320 反核大遊行中,許多政治人物都出席參加遊行。 (攝影/林敬原)
知名的部落客酥餅指出,台灣社會運動與民進黨的關係就像一對怨偶,曾經如膠似漆過,卻因愛生恨,由於信任基礎毀壞,不管雙方怎麼做,看到的都是缺點多,優點少,也因此吵起架來各有各的委屈,能夠痛快分手也就罷了,卻還藕斷絲連,歹戲拖棚,看了實在叫人心煩。
他表示,這對怨偶最近又吵架了,原因據說是反核大遊行中來了很多正在參加民進黨初選的政治人物,這些政治人物競選旗幟、宣傳車大剌剌的開在遊行隊伍中顯眼的位置,還搶著上台講話甚至排擠到環保團體上台的時間,因此許多關心反核運動的朋友對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很不滿,說他們來消費、來收割。
結果一場反核遊行下來,執意要讓核四運轉,最該被反對的馬政府在一邊涼快,主軸反而演變成反核團體跟民進黨政治人物的愛恨情仇,甚至最後新聞曝光最多的竟然是幾個學生做的「核電是藍綠共業」與「拒成政黨對立籌碼」兩張海報。不太了解拿這兩張海報參與反核遊行的理由是什麼? 看起來很像他們的主要訴求是來反對這場遊行,而不是來反核的。
他指出,有一種說法是,反核要有主體性,幹嘛來這麼多民進黨政治人物,好像民進黨政治人物來參加是他們的錯一樣,其實大家很容易就可以想像,如果民進黨政治人物都不來的話結果會怎樣?照樣被罵。
他說,很多綠營的政治人物來參加這件事本身並不會讓反核失去主體性,顯示的只是國民黨幾乎沒人反核而已。事實上,遊行主辦單位沒有仔細規劃才是讓這場反核遊行失去主體性的主要原因。
遊行是一種展示,既然是展示所有的符號與意象都很重要,包括排隊的順序、旗幟、符號、上台的人、順序、時間等都是訊息的載具。1993 年的反核遊行排在隊伍最前面領導隊伍的是反核學生工作隊,拿麥克風傳達訊息鼓舞群眾的是學生,學生後面是婦女大隊,再後面是社運團體,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動員出來的人最多,但是卻排在最後面,實在不太了解20 幾年前注意得到也做得到的事,這場反核遊行為甚麼做不到?只要規劃得宜,就算這5 千人中有4 千人是民進黨帶來的,主體性也不一定就會喪失,重點還是在於規劃得宜。
《《誰擁抱核電? 講清楚》》
網友Jessie 則說,政治人物是被主辦單位找上去的,宣傳車是被借去的,因為主辦單位的宣傳車喇叭壞了,主辦單位一開始就邀請政治人物參加,至少他在現場從頭到尾沒看到政治人物搶麥克風講話,遊行到最後立法院群賢樓前,也是主辦單位把政治人物一個個邀請上去,主辦單位請自己出來說說話,不要什麼都牽拖政治人物。
專欄作者郭佩宜指出,反核運動不能遺忘歷史,國民黨長期以來擁抱核電和經濟至上的價值觀形塑了今日台灣能源景觀,到今日全面執政,面對日本核災也沒有鬆動的跡象,而民進黨執政時在國民黨掌握國會的情況下,無法提出解套方法而對核四妥協,也是令人非常失望、某些政治人物更令人失去信賴。
不過反核運動如果只是批判「藍綠共業」的話,視野還停留在「國內」─然而核子問題、環境問題其實是「全球共業」。
網友thwang 直截了當的說,當年廢核復工只能說當時國會力量不夠。若是行政院堅持要凍建核四,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總統就必須解散國會。阿扁當選時,得票率不到4 成,國會即使重選,泛藍依然支配國會,核四更不可能被擋下。行政院長在總統不解散國會的狀況下,唯一可以做的動作就是依照國會的決議,宣布核四復工。民進黨主席在當時若沒有把握拿到國會絕對多數席次的狀況下,也只能說尊重國會決議,續建核四。
他強調,一場反核的遊行被民進黨占盡版面,反核團體搶不到麥克風,民進黨的確該檢討。但是這群獨立媒體人,或是左派的社團,一股腦把當年核四續建的錯完全要民進黨吞下去,而對於當年支持核能發電的泛藍立委輕輕帶過,又是何居心?
【當期更多內容請見《玉山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