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鬧鐘怎麼響就是起不來;起床了還是好累;午飯後就呵欠連連,怎樣都無法專心——身體,好像總在需要振奮精神時疲累。
維持穩定作息,且讓平日活動搭配身體自然韻律,就能有效改善。
「維持生理時鐘的平穩,工作會比較有效率,」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偉新說,例如,該睡不睡,警覺性和反應力都會降低,自然影響工作效率。
桃園長庚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吳家碩也指出,研究發現,若在週末連續兩天晚起兩小時,星期天晚上褪黑激素就會晚啟動三十分鐘以上。褪黑激素和睡眠有關,大腦一分泌,就會啟動想睡的感覺。若褪黑激素延遲分泌,就會延後結束,影響隔天的精神。
「應該起來的時間,身體卻還在休息,」吳家碩說,「這就是(生理時鐘)穩定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是,身體功能大多都與生活作息有關,從心血管功能、內分泌等,都跟著作息改變。「不規律的作息,會讓生理功能改變,變得無法即時對應外界,」台北榮總職業病防治中心主治醫師吳明玲說。
按照身體能量規劃工作
在生理節奏穩定的狀況下,黃偉新指出,一般人在早上九點到十點,晚上八點到十點是能量顛峰,做事較有效率;而半夜、午餐後,以及下午四、五點,則是能量的低點。可能的話,按照身體的自然節奏安排生活作息,就能事半功倍。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69期;訂閱天下雜誌知識庫;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