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你會感染癌症嗎?

CLAUDIA CORNWALL    

二○一○年三月,身懷第三胎的加拿大婦女克莉斯汀.佛索維契進入妊娠期第三十五週,這時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醫師希望盡早為她治療,於是在第三十七週進行剖腹生產,先把男嬰取出,再趁局部麻醉的藥效還沒消退,為她做根除性子宮切除術,同時割除淋巴結。佛索維契回想道:「他們依慣例把小孩放到我懷裏,說:『恭喜你生了個男孩,親他一下吧。』接着就抱開嬰兒,把我先生也趕出手術室,讓外科醫師進來。」她的兒子非常健康,而她現在也沒有癌症纏身。





佛索維契的母親在二十八歲時也得了子宮頸癌,雖然動過手術後同樣平安無事,但佛索維契不希望女兒愛莉西斯再承受這種風險。如今她不必再為女兒擔心:這位三十五歲的母親會在有生之年看到疫苗問世,愛莉西斯注射後便可受到保護,不受子宮頸癌的威脅。





佛索維契和許多擁有相同遭遇的人都在見證一場進行中的革命,一場將使醫學面貌永久改觀的革命。多年來,我們一直認為癌症乃因生活習慣(多油脂的食物、抽菸、缺乏運動等)、環境因素(污染、輻射、紫外線等),或是基因突變所致。不過現在科學家已發現,感染(由病毒、細菌或寄生蟲造成)也會導致某些癌症。這些感染不會引發症狀,只是悄悄地讓細胞潰爛,產生病變,最後引發惡性腫瘤。直至今天,由於這類感染通常不會讓人感覺不適,因此也不會有人想到要就醫治療。





這類感染本身一般不會導致惡性腫瘤,可能還要加上三個標準的危險因子:生活方式、環境、基因。我們既了解到有些癌症若無潛伏的感染不會發作,就可以擬定全新的防癌策略:檢查有無感染、治癒感染;或接種疫苗,從根本防堵癌症。



努力不懈:子宮頸癌的突破



子宮頸癌每年奪去全球三十萬名女性的性命。一九七○年代初期,現為德國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榮譽教授的哈洛德.楚豪森醫師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舉行的科學會議上發表一項大膽的看法:引發尖形濕疣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是子宮頸癌的元凶。他的主張不為學界採信,但他矢志要找出子宮頸癌的病源。「我深信我的方向正確,但也知道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才能證明這項推論。」人類乳突病毒有許多毒株,有的相對無害,有些則相當危險,直到一九八四年,數千種疣經過分子分析後,對毒株的理解才有所突破。楚豪森發現在百分之七十的子宮頸癌病例中,人類乳突病毒的毒株只出現兩種:HPV 16和HPV 18。





二○○六年底,一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在四十九個國家核准上市。由於人類乳突病毒是藉由性行為傳染的,所以接種疫苗的理想時機是在女性開始頻繁進行性活動的年齡前。這種疫苗迄今已有四千多萬劑分送至世界各地。





由於子宮頸癌成長緩慢,需要多年才能了解疫苗的整體功效。不過,根據二○一○年二月一份研究報告,哥倫比亞波哥大市一萬七千多名女性接種疫苗後,與HPV 16和HPV 18相關的子宮頸異常病例減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楚豪霍森因貢獻卓著,在二○○八年獲頒加拿大的佳德納獎(編按:加拿大最重要的國際獎項,旨在表彰卓越的生物、醫學研究成就),同年並榮獲諾貝爾獎。



以身試病:胃癌因子的發現



一九八四年在澳洲柏斯市,貝里.馬歇爾醫師身穿白袍,站在實驗室裏說:「乾杯。」接着喝下滿滿一杯的無色液體。他喝的不是一般的「雞尾酒」,裏面可是含有一億個幽門螺旋桿菌。馬歇爾相信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胃炎和胃潰瘍,最後演變成胃癌。不過醫學界咸信胃炎和胃潰瘍的病因是壓力和飲食,馬歇爾無法證明他的想法正確無誤,覺得很挫敗。





馬歇爾回想道:「喝下時我有些緊張,杯裏全是細菌,感覺就像在吃什麼奇怪的東西、吞生雞蛋或金魚一樣,需要一點意志力才做得到。」果如馬歇爾所料,他喝下細菌後得了胃炎,後來用抗生素自行治癒。





十年後,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核准以抗生素作為治療胃潰瘍的標準藥物,世界衞生組織也宣佈幽門螺旋桿菌是致癌物質。





在馬歇爾喝下細菌前,沒人知道如何預防胃癌,現在我們終於逐漸掌握了預防之道。加拿大西北領地的阿克拉維克村,人口只有約六百人,但多年來居民胃癌罹患比率異常偏高,竟高達全加拿大平均值的三倍左右。





比利.阿爾齊對這種疾病一向非常關心,二○○四年他當選阿克拉維克村長後,決定有所作為。他促請當地衞生單位正視這問題,積極採取行動。二○○八年二月,一支由二十五位醫師、護士和支援人員組成的團隊飛抵阿克拉維克市,針對幽門螺旋桿菌展開長期的研究計畫。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因其他致癌物質導致的感染一樣,一般難以察覺。科學家認為可能是因攝取受到感染的食物、水,或與已感染者接吻得到。這種細菌可藉呼吸檢查或內視鏡檢查發現。阿克拉維克村有二百多人經檢驗後發現帶菌,醫師隨即投以抗生素治療。





透過這項研究雖可得知此地感染的普遍程度,不過對許多問題仍舊無法提出答案。例如,哪一種藥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後證明最有效?有沒有辦法使病人治癒後不再復發?病人如有癌前病變,治療是否同樣有效?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流行病學家卡倫.古德曼說,這些問題可能要等上十年左右才會有解答。





不過,馬歇爾現在只希望看到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成為標準醫學檢驗項目。他說:「一般人年過四十就開始檢查甲狀腺和膽固醇,現在還可以加上幽門螺旋桿菌。」用抗生素快速治療同樣可以成為標準療法。只要及早發現、治療,「你就永遠不會得到胃癌。」





馬歇爾因研究成績斐然,在一九九六年獲頒佳德納獎,二○○五年更榮獲諾貝爾獎。



肝癌和其他隱形殺手



一九七○年代初期,一位名叫巴爾默.畢思理的年輕美國醫師來到B型肝炎盛行的台灣做研究。畢思理服務於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成立的研究機構。他在研究B型肝炎傳染的方式時(方式之一是從母體垂直傳染給新生兒),發現台灣的肝癌罹患率也異常地高。經過進一步研究後,他提出B型肝炎會導致肝癌的假設。





畢思理現在是美國德州大學休士頓分校的流行病學教授,他回憶道:「大家都認為我的想法太瘋狂,簡直是胡說八道。當時醫學界普遍認為終極療法還是要靠藥物。」





畢思理堅持不懈,在一九七五年展開一項劃時代的研究,發現肝癌幾乎只發生在感染過B型肝炎的人身上,大部分帶原者並沒有肝病症狀。





肝癌通常會致命,全球每年將近七十萬人死於此病,不過我們現在已可加以遏止。二○○九年一項研究發現,台灣六到十九歲的人如在出生時接種過B型肝炎疫苗,罹患肝癌的機率比出生時沒接種疫苗者低百分之七十。





子宮頸癌、胃癌、肝癌都是因感染而引起的癌症。而較不常見的癌症,包括免疫系統(如包氏淋巴瘤和霍杰金氏病)、食道、喉頭、皮膚(如卡波西氏肉瘤和梅克爾細胞癌)的癌症也都以相同的方式傳染。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的楚豪森醫師說:「全球百分之二十一的癌症病例和感染有關,比抽菸致癌的機率百分之十八還高。我猜想感染致癌的機率其實是更高的,將來就會知道。」





【完整內容請見《讀者文摘》04月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1693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讀者文摘英文版一年12期 2160 1680  
讀者文摘中文版一年12期(不含特刊) 1788 1380  
讀者文摘中文版三年 5364 2988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