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信良的貢獻,不是他究竟說了什麼、主張了什麼,而在於刺激出蘇貞昌與蔡英文什麼樣的回答與回應,逼迫蘇、蔡兩人在中國政策與台灣社會貧富分配兩大問題上,做出什麼確切的政策思想與承諾,讓全台灣都能看清楚他們的態度,再來進行下一輪的領導人選擇考量。
不為進取大位,反而看見真誠
下個月二十七日,是許信良整整七十歲的生日。「老許」在一九九五年曾經參與過第一次民選總統的民進黨黨內初選,那時他遇上的對手是彭明敏,那一年彭明敏七十二歲,許信良五十六歲。漫長的初選結束後,標榜自己年輕、有新視野、主張「大膽西進」的許信良,敗給了將台灣地圖轉繪成一條鯨魚,恨不得能夠游向太平洋、遠離中國的彭明敏。
十六年之後,現在換成了許信良是黨內初選最年長的候選人,對上比他小六歲的蘇貞昌,和比他小十五歲的蔡英文。有趣的是雖然在世代分布上,許信良面對的是逆轉的情勢,可是十六年前和十六年後,他扮演的角色卻還是一樣的。
一個具備長遠眼光、不怕提出有高度爭議性的主張、在立場上激進批判民進黨現有路線的角色。顯然,他祇能、祇懂得、也祇願意扮演這樣的角色。但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角色,不管在什麼樣的政黨裡都一樣。更吃力不討好的,是要以這樣的角色身分,來爭取擔任政黨的領導者,希望黨內能夠支持、認同。
變色龍,難讓人信服
不管是十六年前的「大膽西進」,或十六年後的「大膽開放」,許信良的態度都是站到了在中國政策上比國民黨還積極樂觀的位子上,他不是靠攏國民黨、不是支持國民黨,他對國民黨批判也很嚴厲;但是他批判國民黨的角度、方向,和其他兩位候選人和大部分民進黨支持者,完全相反。民進黨主流批判國民黨太靠近中國,許信良卻指責國民黨對中國還太封閉、太防衛。
許信良的中國政策,乍看之下就像極端、狂熱的統派、親共派,其實他不是。做法上或許類似,但許信良選擇靠近中國的架構、理由不一樣。他夢想的不是加入中國,而是讓台灣對中國發揮更大影響甚至由台灣來主導中國。但是這樣的架構野心,很不容易解釋、更難說服。
偏偏許信良在對台灣社會進行說服溝通上,先天不良、後天失調,先天不良是他身為客家人,國語和閩南語都不是他的母語,讓他的語言表達效度,大打折扣。許信良的外表、說話表達的態度,也和台灣社會傳統印象中的權威角色,有相當距離。
後天失調是許信良過去政治活動留下的軌跡,以及令人根深柢固「變色龍」的形象。許信良無法否認他當年是國民黨提名、補選的桃園縣長,不能否認他退出國民黨時還表達聲明表示「此心永為國民黨員」,不能抹煞當年在美國介入獨派反對勢力的複雜內鬥,無法去除人家對他拉攏國民黨地方勢力「招降納叛」策略路線的記憶,不能假裝他沒有在二○○○年退出民進黨,又在二○○八年重新加入民進黨……。……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5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