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學大禹治水疏通幼兒情緒

李坤珊    


孩子生氣了,勸他「別生氣」往往無效,反而讓他更生氣,為什麼?


當幼兒發脾氣時,接納、同理孩子的感受,幫他釐清原因,他才聽得進大人的建議,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們常以「負面情緒」這個名詞來界定生氣、嫉妒、悲傷……以「正面情緒」來形容快樂、滿足……。在這樣「正面」相對「負面」的分類下,成人不免會在教養孩子的成績單裡,把目標定在:我要孩子是快樂的,負面情緒愈少愈好;就算有,也希望它們一發生,能很快就控制住。


這樣的想法沒有錯,是以愛為出發點,我們當然希望孩子一天到晚笑嘻嘻、快快樂樂的。但以「正面」相對「負面」的分類和認知,卻可能造成我們在面對幼兒發脾氣、哭鬧、嫉妒時,採取「阻擋」和「拔除」的做法,企圖讓生氣消音或消滅,以為消音或消滅就能讓生氣遁形或絕跡。所以下列說法,你應該常聽到:


「小孩子這麼愛生氣,這樣就沒人愛。」


「那有什麼好生氣的,好了,別氣了!」


「阻擋」和「拔除」的做法,讓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的父親鯀以「圍堵」的方式來治水患,結果不但不能阻止水患,反而讓水到處竄流,於是水成了可怕的禍害。大禹卻以「疏通」的方式來引導水流,不但控制住了水患,還把水轉換成能源,幫助人民。


生氣是「正常」的情緒


水不會消失,正如一個人不可能不生氣。水是自然的一部分,正如生氣是人情緒的一分子。所以一個人(大人和小孩)會覺得快樂,也會有生氣的時候,那都是正常的。實際上也是如此!我們的情緒,不管是哪一種,善用它們,其實都有利人的生存機會。比如說,「害怕」讓人在面對危險時,提高警覺;「生氣」讓人在面對不利的情況時,有了警示,甚至設法改變情況。


我們面對幼兒哭鬧和發脾氣時,在認知的層面上,若能把它們看成是「正常孩子」的一部分:每個孩子都會有快樂和生氣的時候,那我們在處理時,就比較不會直覺的只想要孩子去除或壓抑「生氣」的感受,比如說,「別再生氣了。」「你再哭,我就要處罰你了。」壓抑孩子的感受,正如鯀的治水。壓抑孩子的生氣,並不會讓它銷聲,反倒是在累積它,直到爆發;壓抑孩子的生氣,也並不會讓它匿跡,反倒是在讓它變形,以另一種方式出現。


把生氣看成是「正常孩子」的一部分,也使得成人在處理上,容易同理或了解孩子的感受。同理或了解孩子的感受,並不表示要你「贊同」孩子的哭鬧或摔東西的行為。這裡指的是,我們能設身處地的替孩子想:為什麼他那麼生氣?因為能設身處地,才能較正確的分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找到了原因,也才比較有可能「對症下藥」,引導孩子找到「疏通」(合情、合理、也做得到)的方法。


以「疏通」來處理孩子的生氣,不但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壞孩子,或覺得自己既然是壞孩子,那發脾氣是「理所當然」的。更進一步積極的來說,「疏通」反而在幫助孩子指認(identify)自己的情緒,也有機會讓孩子了解:自己為什麼發脾氣?有什麼方法調節自己的生氣?


疏通情緒:接納、指認和調節


許多情緒是與生俱來的,像是滿足、害怕、難過……等。但因為嬰幼兒並不清楚自己的情緒狀態,所以需要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


幼兒要在三歲以後,才能指認自己的情緒,像這是難過、那是快樂、他很開心、我很生氣。也需要很多的經驗,才能理解「事件」與「情緒」間的連結關係,像媽媽離開了,我很傷心;他拿我的玩具,所以我很生氣。


不管是指認自己的情緒,或能了解「事件」與「情緒」間的連結關係,這些能力都是隨著時間和經驗逐漸發展成熟。很多時候,當幼兒發脾氣時,其實他並不清楚自己的情緒狀態;也說不上來(或無法分析)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應。


雪上加霜的是,很多時候,情緒是以雙重相疊的方式出現,讓孩子覺得失控、焦慮、無所適從。在這種情況下,幼兒需要我們幫助,幫助他了解自己、釐清原因;更重要的是,幫助他了解他的「反應」是正常的,我們了解他、接納他。


※延伸閱讀:
‧給孩子主動參與的機會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11年4月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921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親子天下一年4期新訂 (此方案08/26)已收到款項為準 0 720
親子天下一年4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已收到款項為準 0 72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